第四章 不要讓你的心蒙上“灰塵” 第七節 比較,隻會讓我們貶值(1 / 2)

第四章 不要讓你的心蒙上“灰塵” 第七節 比較,隻會讓我們貶值

生活中每個人都有羨慕之心。所謂羨慕,就是因喜愛別人擁有的某種長處、好處或優越條件等而希望自己也有。

有比較才會有羨慕,其實擁有羨慕心理並非壞事。有時羨慕能夠讓人不做井底之蛙,能給人改變的動力。有人說,羨慕可以讓牧羊人生娃的目的不再是等他老了以後有人繼續放他的羊。如果沒有羨慕,人們因為看不到提升的空間就會喪失突破自我的欲望。這樣一來,停滯的不僅是生活水平,更是人類發展的腳步。

羨慕本身並非壞事,但如果羨慕之心得不到調節梳理,羨慕的根源“比較”就可能發展為攀比,攪亂自己的心緒,行動脫離正常的生活軌道。

北大心理谘詢中心的老師講過這樣一件事: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有個2010屆的畢業生,是全係的風雲人物,在功課和社會實踐方麵,都是同學中的佼佼者。畢業時上半年求職時,她早早就被一家跨國企業看中,年薪過十萬,在應屆本科生中算是非常好的。可是,不久,宿舍裏另外一個平日裏並不出眾的女生卻找到了名氣更大的企業,年薪更高。這讓她心裏很不舒服,一想就覺得心裏不平衡,最後竟直接推掉了已經到手的工作,重新再找。遺憾的是,很久過去了,她都沒能找到比那個同學更好的工作,最終發展到嚴重焦慮。

這是一個典型的事例,因為羨慕影響了自己的選擇。我們還可以看到更嚴重的:羨慕發展成攀比,攀比又發展為嫉妒,嫉妒發展成恨。任由淺層次的羨慕發展到深層次的恨,最終會破壞健康的人際關係。

如今生活條件越來越優厚、人們自我要求越來越高,攀比現象也無處不在:比富的、鬥愛,比工作的,等等。

比如拿大學生來說,一進校就開始比家庭背景,比拚數碼產品,隨後比誰進的社團規模大、誰在學生會最熱的部門工作;大二開始有社會實踐活動了,就比誰的實習單位好,誰結交了權貴;女生比誰的追求者多、誰男友家世更好或更省得為自己花錢;大四求職,比誰的門路廣、誰的offer多。人大新聞係的一個男生被新華社總編室錄取,同班另一男生因為嫉妒,到處造謠說他是因家中有靠山才找到這份工作的,最後因此兩人竟在宿舍大打出手。

走上社會的人呢,比誰家的裝修好、誰家車子是最新款,誰度假去哪個高檔旅遊區了,等等,常常因為攀比而生出明裏暗裏的矛盾。

如何看待這些現象, 為何羨慕會引起這麼多的痛苦和矛盾?其實羨慕本身並不痛苦,而痛苦常常源於自我認知、自我期待與現實的差距。

如何去麵對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呢?

首先我們應弄明白什麼樣的差距才是真正的差距。其實,它不在於是穿耐克還是穿普通布鞋,也不在於每天是吃海鮮、比薩還是饅頭、大餅,關鍵問題是這些外在的內容是如何得到的:那就是我們的個人能力、個人素質。如果能夠把這個內容也歸納到比較資源中,你就不會隻盯在別人的外在包裝上。

當然,你也許會對此說法,不屑一顧,尤其是一些年輕人會說:“現在,周圍有那麼多的官二代、富二代,他們有什麼個人能力呢?卻想什麼有什麼,怎麼能讓我們的羨慕不轉化成嫉妒和恨呢!”

其實,我們應該看到,對於所謂的富二代等未步入社會的青年來說,他所擁有的每件物質包裝都沒什麼可值得炫耀的,這是他父母的辛勤換來的,對於這些他隻有使用權及暫時的掌握權,卻沒有穩定的控製權,因為這些東西的獲取渠道不屬於他,就算他在家中是小皇帝,這些東西也是因別人的存在而存在,會因別人控製權的消失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