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昔日之事(1 / 2)

魏子衡和孫奇,在一旁細細的聆聽著,兩人端坐在那裏,好似師傅在傳授道義一般,萬燕至,並沒有坐著,而是站在了姬簡雍的身後,看他有些空洞的眼神,似乎並沒有在聽姬簡雍的侃侃敘述。

姬簡雍,表情有些憂傷的說道:“麵對越軍強勢的圍剿,倉促應戰的吳盟,可謂是損失慘重,第一任吳盟之主等謀劃吳盟的人員幾乎戰死了大半,昔日吳國大臣將門之後的子弟也損失殆盡。

那時越軍很有針對性的圍剿昔日吳國將門之後,這迫使吳盟上下緊急商議,並決定保存實力,退隱山間,這才有了今日的這座宏偉山莊熱鬧的情景。

在越軍的瘋狂打壓下,那時吳盟從極其繁榮的景象,頓時衰落了下來。對外依舊要仔細防範越軍的再度攻擊,對內也在積極討論,這次失敗的主要原因。

因為人數眾多,各抒己見,在探討內因的過程中爆發了一些不太友好的事情。第一任的盟主已經戰死,眾人也不能把這次倉促應戰的失敗歸於他的頭上。於是有些心胸狹隘的人開始挑吳盟的內部成員的一些矛盾,這大大激化了吳盟的內部事務的不和諧。

原本加入吳盟的一些地方勢力也開始選擇退出,他們迫於越國的壓力,和對自己手下的負責,為了自保,離開了。

慘痛戰役的失敗以及部分成員的退出,使吳盟內部的鬥誌日漸消沉。直到第二位盟主的上位才使眾人的信心增加了一分。

孫奇你父親昔日在吳盟是一個話語分量極重的人。作為吳盟的創立者之一,他為吳盟想了極多的對策和用兵之法,這其中也不乏養生修息之策,加強於昔日吳國各個地方的緊密溝通,組成一個極為完善的情報信息傳遞的脈絡。同時也積極和第二位吳盟之主展開親密的會談。對內實施人員體製改革,使吳盟不在鬆散,日漸趨於嚴格緊湊。”

孫奇不免有些驚奇的說道:“想不到父親早年居然還從事過這些事?我怎麼從來不知道?”

萬燕至,在一旁替姬簡雍說道:“這你就有所不知了,吳未滅之時,你父親便是名動方圓數十裏的大學士。越國之人都有所了解,此番大人物,越王,怎麼可能不知?更何況在吳滅之後,越國名臣範蠡,曾親自上山拜會你父親,討論天下大事,陰陽變化,天文地理,人情常識等等。

此等重要人物越國一直都是小心監視,更何況你祖輩是昔日吳國重臣,長卿公,在吳民之間尤為尊敬,民間皆稱之為,孫大人。遙想當年的伍子胥,也沒有後人尊稱他。可見當年長卿公的影響力之廣令人讚歎。”

伍子胥,魏子衡,聽聞這個名字魏子衡止不住的有些歎息:“伍子胥大人此生可謂是傳奇,昔日伍子胥從楚國逃到吳國,成為吳王闔閭重臣,是姑蘇城的營造者,對吳國影響也不凡。之後伍子胥協同孫武帶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屍三百,以報父兄之仇。吳王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謀,西破強楚、北敗徐、魯、齊,成為諸侯一霸。雖不被周王室所認可,但也足以讓周王,震撼。

如此功績不被後人銘記,實在是一大悲劇。或許在昔日攻楚之時,開棺鞭屍,就已成定局。

伍子胥曾多次勸諫吳王夫差殺勾踐,可惜吳王並沒有聽進。吳王夫差急於進圖中原,率大軍攻齊,伍子胥再度勸諫夫差暫不攻齊而先滅越,遭拒。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的吳王竟聽信太宰伯嚭的讒言,稱伍子胥陰謀倚托齊國反吳,派人送一把寶劍給伍子胥,令其自殺。據說伍子胥自殺前對門客說:請將我的雙目挖出置於蘇州東門之上,我將親眼見證吳國滅亡。伍子胥死後九年,吳為越所滅了。”

說起這一段曆史,在座的人不免有些唏噓,孫奇,如此說道:“遙想伍子胥也是一代名臣將相,雖然言語過激,但是他所說的並不假。若當時吳王夫差,能夠聽取他的建議,或許吳國的霸業不會衰弱,反而會更上一層。”

姬簡雍,漸漸的臉上浮現出憤憤之色:“話已至此,那也恕我多嘴。昔日吳王親自率領大軍攻楚,越王夫差趁吳國國內兵力空虛舉兵伐吳,此等小人行徑,皆受世人唾棄。如果在此後吳王夫差能夠狠下心來滅越的話,就不會有之後這麼多事情的發生了。”

魏子衡,搖搖頭,有些不認同的說道:“今天下依舊是周王的天下,戰這個字是要有道義的。晉吳聯合遏製楚國,這本是諸侯之間戰略之事,但吳興兵伐楚,給楚國百姓造成極大的災禍,這從仁義上講是不道德的。昔日越王和吳王所作所為,其實都違反了周禮。但是仔細想想,如今的天下,雖然仍然是周王,但是曾經周公的仁義已經喪失殆盡,這個世道已是弱肉強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