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奇和張百忍兩人之間的大戰吸引了萬眾矚目,特別是那道奇異的光幕,一些高手很容易看出這是實體劍氣所化,雖然精煉都不高,但是這的的確確是實體劍氣。
張百忍受傷不淺正在靜養,而孫奇也同樣如此。對於孫奇而言,它的十場比賽已經全部結束,雖然隻贏了九場,應該也可以晉級。魏子衡別在當天的下午完成了自己最後一場比賽,取得了十連全勝。他所遇到的對手並沒有那麼的強,但是足夠刁鑽,沒有誰都是十項全能的,在劍術上或多或少會有不同的發展方向。
王詡雖然總是擔心自己會輸,不過他的接下來運氣還是不錯,最後的一場還是贏了。
五人第一輪的所有戰鬥全部結束,魏子衡和清蓮拿到了十連全勝,而其他的三位都拿到了九勝,總體而言,這個成績放在外界的那些人眼中已經是非常優秀了。
在進行完第一輪比賽後,所有人也開始不同程度的休息或者說練習劍術。第一輪通常是為了淘汰那些弱者,從近4000人中選出500人,這個選拔出來的人還是比較強的。
團體賽按照分組的方式,總共有100組,以五個組為一個組別,每一個組別取前兩位勝利者。總共包含也要淘汰300名。這僅剩的200人,可是接下來的重中之重。參加名劍大會的高手全部會彙聚在這200人中,參加一對一巔峰對決的第三輪,同時第三輪也是最為殘酷的,因為隻能一局定勝負輸了,便沒有機會了。
200人,100人,50人,25人。即使通過了重重的,戰鬥在第三輪取得了四連勝,但是依舊還逃不過一個被去除名額的命運。主辦方以及觀眾會共同選出25人中在第兩輪表現最差的那個。這樣的賽規就必須要求這些高手們要在第二輪團體賽的時候,要有充分的表現。
最後的24個人才是整個民間大會的真正佼佼者。
不過是否能走到那一步?就目前而言,還有些遙遠。
如何戰勝別人不是一味的了解去尋找別人的缺點,而是如何強化自己的優點。魏子衡靜靜的盤坐在越國使臣的房間之中,細細的思考著。
魏子衡緩緩的拿出了,他時不時看過的孫子所贈予的那十三篇。魏子衡先前實際上都已經瀏覽過了好幾遍,雖然自己心裏清楚,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但是奈何自己並沒有太多的時間細心鑽研,其中所蘊含的道理以及哲學似乎也不能了解。
現在趁著他盤坐休息的時候,緩緩的拿出了這精致的錦帛,看著上麵的字跡,不禁陷入了沉思。
長卿公孫武盡畢生心血為吳國立下汗馬功勞,又著成此書。他被後世的一些兵家之人推崇為兵家的代表。
魏子衡默默的歎了一口氣,說道:“或許等我回到晉國的時候才有可能用到吧。似乎現在的晉國不太和平。六卿的權利難道說已經開始壓製國君了嗎?”
亂神門的那位趙雷,之後又和魏子衡相遇,敘述了一下有關於晉國的情況,似乎形勢不容樂觀。
根據趙雷的訴說,似乎很早的時候,六卿已經不再是六卿,在十幾年前,因為一個邑食的關係,導致了一些不和睦的事情發生,中行氏和範氏因此被打壓,現在的晉國朝堂似乎由韓,趙,魏,智氏四位大卿所掌控。而且爭鬥愈演愈烈,自己的家族魏卿,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到了這場權利的紛爭之中和越國的處境不同。
越王不壽實際上僅僅是因為權力而已,中央的集權以及王室的象征依舊很龐大。而一直稱霸在中原威名遠揚的晉國,此時卻發生著十分嚴重的國君危機。權力分散暫且不說,更為嚴重的是王室的象征,也在一天一天的削弱。晉國國君軟弱無能已是事實,各位卿大夫蜂擁奪權也不假。如此情形,晉國實際上岌岌可危。
晉國一直都是北方的強國,自從賦予了卿大夫過大的權利之後,禍根也由此開始蔓延。這個事情也不是一件很隱晦的事,凡是熟知中原朝政的一些人都有所耳聞。
魏子衡當聽到了這個消息的時候,心裏非常擔心,畢竟自己作為魏家的人,對於這種事情,怎麼能夠不擔心呢?
也同樣在這個時候,魏子衡也想清楚了,當時孫馳為什麼會說?也許在三兄弟當中,自己是最有可能去使用這一本兵書。現在看來,似乎一切都有所了然。孫馳遊曆各國了解不少事情,恐怕他以前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為後麵而準備吧!
魏子衡此時懷著不同的心情翻開了這十三篇。細心研讀著每一個字,感受著文藻之間帶來的神奇奧妙,領會著詞句之間所蘊含的傳神魅力。這十三篇書寫方式極為獨特,以排比的方式,上下連通貫穿如一。引用大量的事實論據,以簡明的語言來表明一個深刻的道理。
在這十三篇中,魏子衡最喜歡的是一篇名為九變的一篇。
開頭便是這樣的話。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眾。圮地無舍,衢地交合,絕地無留,圍地則謀,死地則戰。途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故將通於九變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將不通於九變之利者,雖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者矣。治兵不知九變之術,雖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