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孫子猜測(1 / 2)

墨翟淡淡的說道:“薑太公的前半生很少出現在史官的記錄中,是不難猜想他所過的平淡生活。同時他也希望有朝一日能像龍鳳一樣翱翔天際,威震世界。正所謂誌趣高遠者終有騰飛之時。

你的臉色有些憂愁,似乎被什麼事情所困惑。我知道你是一位優秀的人才,我也知道你曾經在越國宮廷中做了不少事情。你的才能是突出的,可是你現在卻有些躊躇滿麵。”

魏子衡,緩緩的吐露這樣的一句話:“我是晉國人,我是魏卿的子孫。所以說………”

墨翟淡淡的笑了一下,似乎對於這個消息並不感到意外,他如此說道:“凡是涉足世間江湖,朝堂之上。很多人都知道關於晉國六卿的事情,這種惡性的競爭也不是每個人願意看到的,但是這是事實。

之前你來的時候我就在猜想會不會是這樣的事情?很顯然我猜對了。

你的師父是孫馳對吧。”

魏子衡點點頭。

墨翟,摸了摸自己短而小的胡須說道:“我曾經和孫子有過交談,他曾經跟我講述過一些兵家的哲學大理。相當之好,至少在我眼中就目前兵家而言,孫武是當之無愧的領袖。據說他流傳了13篇著作,我也曾經有幸聽他講過一些。”

魏子衡,此時顯得非常的詫異,他神色有些激動的說道:“你說什麼?墨翟先生也曾經看過孫子的十三篇。”

墨翟突然有些神秘地笑了笑,眼睛直直的看著魏子衡,有些試探性意味地說道:“難道說孫武的兒子孫馳將那13篇,交給了你嗎?”

魏子衡,突然間又語塞了,這時候想起自己的師父,曾經告訴過自己,不能就此透露13篇的消息。可是現在麵對墨翟,似乎又不得不跟他坦白。看著墨翟的樣子,似乎他已經有所猶豫。

墨翟看出來了魏子衡有一些猶豫,便直接說道:“我也不為難你了。我猜你應該有,因為和你談話,你無形之中就會透露出一些孫子的兵家思想,證明你看過。

我今天之所以提起孫子,那是因為關於晉國六卿。

孫子在晚年的時候,我與他相會,他告訴我他對晉國六卿的看法。”

魏子衡一聽突然有些神色激動,他趕忙說道:“什麼!孫子也曾談論過晉國六卿,不知道他老人家曾經說過什麼。”

墨翟細細的回想了一下,畢竟他那個時候還是比較年輕的,隔了這麼久,需要好好回憶一下:“當時孫子說的話十分經典,我至今記憶猶新。為了方便你理解我,用我自己的話來告訴你吧!

曾經吳王問孫子曰:“晉國六卿分守晉國之地,孰先亡?孰固成?”孫子曰:“範、中行氏先亡。”“孰為之次?”“智氏為次。”“孰為之次?”“韓、魏為次。趙毋失其故法,晉國歸焉。”

吳王曰:“其說可得聞乎?”孫子曰:“可。範、中行氏製田,以八十步為冤(古代麵積單位),以百六十步為畝,而伍稅之(按伍收稅),公家富。公家富,置士多,主驕臣奢,冀功數戰,故曰先亡。智氏製田,以九十步為冤,以百八十步為畝,而伍稅之。其製田狹,其置士多,伍稅之,公家富。公家富,置士多,主驕臣奢,冀功數戰,故範、中行氏次(智氏繼範、中行氏之後而亡)。韓、魏製田,以百步為冤,以二百步為畝,而伍稅之。其製田狹其置士多。伍稅之,公家富。公家富,置士多,主驕臣奢,冀功數戰,故為智氏次(韓、魏繼智氏之後而亡)。趙氏製田,以百二十步為冤,以二百四十步為畝,公無稅焉。公家貧,其置士少,主儉臣收,以禦富民,故曰固國,晉國歸焉(晉國統一於趙氏)。

上述基本上是曾經孫子告訴我的。

孫子的統計分析,首先抓住了田畝製和租稅製這兩個主要矛盾,並結合六卿的政治、軍事進行了具體分析。設一矢“治田百畝”,因五卿的田畝製不同,但均按伍收稅,則田畝製麵積越小,田畝數即越多,繳納的租稅也越多,養兵設官也越多,農民負擔也越重,農業生產越上不去。而五卿之家卻越富,主驕臣奢,政治越腐敗,戰爭越頻繁,必將導致滅亡。其滅亡的先後順序,即按其矛盾的大小為序:先是範、中行氏,次是智氏,再次是韓、魏。趙氏與上述五卿相反,田畝製最大,養兵設官最少,又不征田賦,農民負擔最輕,農業生產發達。趙氏主家卻最窮,主儉臣廉,政治清明,終於統一了晉國。

這是孫子的想法。”

魏子衡聽完之後瞬間懵了。

最終趙氏要統一晉國!

魏子衡一時間有些難以理解,不過向來理智的他還是恢複了冷靜。他第一時間也想起了留存在晉國不同的田畝製,先前範氏,中行氏,還在的時候,晉國六卿以六個家族輪流把持晉國朝政。同樣實行不同的田畝製,在一個國家製度之下,出現了六種不同的稅收製度。

很明顯先前範氏,中行氏這兩家稅收很重,普通的農民很難承受起這樣的稅收。所以形成了百姓越來越窮,而那些世族官員們越來越富裕。

這種情況之下,也導致了矛盾的加劇。不僅階級之間的鬥爭,同樣包括六大卿族之間的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