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這篇《醉翁亭記》就傳到了大興城,楊堅看著這篇文章,把楊素來,把那篇《醉翁亭記》的抄本丟在楊素的麵前。笑道:“處道,你與一個好兒子,可惜,你這個兒子卻是一個庶子。不過,朕有意拔他作吳郡太守,不處道意下如何?”
楊素道:“陛下如此看中節文的文,那是節文的榮幸,也是我楊氏大幸。我楊氏有晉王、漢王這樣的後起之秀,又有節文這樣的忠廉義士,這是大隋之幸事。隻是節文如隻有十歲,若為吳郡太守隻怕有人會不服。”
楊堅道:“不服又如何?節文雖然年紀幼小,卻有能,朕甚是喜愛他。他個義子,不處道可肯麼?”
楊素慌忙跪倒,道:“小兒能得陛下菁萊,這是小兒前修來的福分。對了,陛下,這是小兒臨去永興城時所留下的一篇詞,請陛下過目。”
楊堅開卷軸,隻見上麵寫著:滿江紅·怒發衝冠
怒發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塵與土,八千裏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悲切。
仁壽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突厥血。待從頭、拾舊山河,朝天闕。
楊堅看罷,笑道:“處道,我所,節文如隻有十歲吧?可這文筆看起來卻是一副少年老成模樣。不過,此詞大氣磅礴,氣度恢弘。足見他胸懷大,讓他一個小小的縣令,隻怕心有不甘吧?”楊堅喚過一個內侍,道:“去,去把二殿下尋來。”內侍答應一聲,轉身離去。不一會,楊廣到來,見到楊素跪倒在地,又見自家父皇手中捧著一卷書卷,於是跪倒於地,戰戰兢兢問道:“參見父皇,不父皇喚來兒臣何事?”
楊堅把手中的書卷丟到楊廣手中道:“你看看這個吧,朕覺得這個不錯,有意把他作義兒幹殿下,希望他將來能夠輔佐你君臨天下。”
楊廣看罷道:“父皇,孩兒是沒有意見的,隻是不官是麼意見。畢竟皇家無私事不是?不過,父皇,您又不是沒有兒子,何必一個繼子呢?”手中卻過楊堅遞過來的書卷,開觀看。
少頃,楊廣道:“父皇,兒臣覺得節文是個有大智慧的人,不甘人後的人。自我大隋立國以來,突厥屢屢犯我邊境,我軍疲於奔命,不勝其擾。兒臣以為,可使節文統禦一軍,深入不毛,找尋突厥祖居部落,或壓、或分化、或攏、或消滅。
昔日漢冠軍侯霍去病,便是如此,方使得匈奴遠遁,不敢覬覦華夏寸土。突厥不過匈奴遺脈,匈奴正統我大隋猶是不懼,何況旁支遺脈耶?”
楊素道:“陛下,晉王殿下所言極是,突厥雖勇,卻不匈奴之萬一。者,如我軍擁有草原軍馬場,而漢卻無。故,臣以為,以我之擊敵之弱,必可勝之。”
楊堅道:“處道,你二人皆是我大隋之棟梁,明日朝議,朕聽聽官的意見。好了,若無事,你二人都退下吧。”
楊廣與楊素退出太極宮,楊廣道:“老大人,番險些唬殺孤家了。廣道老大人素來喜愛節文,隻是如此,節文有一身本事,卻是無處伸。這對於節文後的仕途極為不利。適閱覽了節文的歌餘詞曲,足見節文胸懷大,必是一個不甘寂寞的人,這樣的人隻有讓他統兵在外,不停征戰廝殺,這是他的好歸宿。”
楊素又敢說麼呢?畢竟晉王是天子之子,便不是天子,也是少君。君便是君,他楊素哪怕是高權重,也畢竟是一個臣。君要臣死,臣又豈敢不死呢?節文好是好,誰他寫出這篇錦繡文章來,卻也是禍之道,是可惜了,楊廣惦記上了,不死也得脫層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