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打理健康的體態 2.運動再造青春
一天24小時,我們要分配給工作、朋友、家人、娛樂、睡眠等等,不過,我們一定要記得留點時間給運動。生命在於運動,這是盡人皆知的道理。
在過於緊張的現代生活中,體育運動已變得不可或缺。進行適當的運動會產生一種效果近乎神奇的激素內啡肽,它同時具有緩解焦慮和鎮痛的作用。
體育活動除"精神狀態"上的強衝擊外,還在體質方麵具有積極作用: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心血管器官功能,增強呼吸能力,促進骨骼礦化,提高視覺和聽覺,增強反應性和運動同步性及平衡感,"控製"糖和膽固醇,維持肌肉體(它會隨脂肪體的增加而減少),這是一種真正的靈丹妙藥。
做一個周詳的運動計劃
如果要活到百歲,就要在不過多損耗身體的情況下開始未來的歲月。因此,你必須做出自己的選擇,你要記住下麵三條基本原則:
(1)讓自己有興趣,否則你難以堅持下去。許多必須做的工作使你不會想到要做其他事。尋找吸引你的體育活動,選一種,試一試。如果你難以起步,選擇一種可以和朋友一起進行的體育活動。
(2)關注自己的身體。選擇一種在你能力範圍內的活動,同時要考慮你的潛在弱點,背痛、膝蓋不太靈活、耐力下降......
接下來,讓你的身體逐步(重新)感受,首先感受極限、帶"鏽跡"的、遲鈍的關節,之後看著它慢慢磨光,發亮,運轉及回報。
(3)要量力而行。競賽,你或許已在職業中體驗過了,在這裏你可以避開它。問題不是大顯身手,而是加以利用,因此不必強迫自己。
有句老話:生命在於運動。如果你還不習慣於運動,可以考慮先從散步開始,以你一貫走路的速度慢慢地進入狀態,然後逐漸提速,在快要結束的時候,步伐接近於競走,隻有這樣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所有的運動計劃都要做到量力而行,先了解自身身體狀況,然後製定合理的運動計劃。
第一步:通常女人要在25歲的時候每隔三年做一次全麵的身體檢查;35歲以後,每兩年做一次身體檢查;過了40歲,體檢的頻率就要鎖定在每年一次了。
第二步:根據身體設立可行的運動目標,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
第三步:在運動強度上要把握好,初次運動強度不能太強,否則很容易導致運動傷害;而如果強度太弱,則很難達到運動的效果。如果你選擇跑步、遊泳這些跟速度有關的運動項目,那麼就是以速度來衡量運動強度;如果選擇的是力量訓練,那麼通常依據你所能負荷的重量來衡量運動強度。在運動時,隨時感覺自己身體發出的聲音,來評估自己身體的狀況,比如跑步的時候還可以與人聊天,那麼就說明運動強度不夠,要是還能唱歌,那簡直就和沒練的效果差不多了。
第四步:如果進行有氧運動,每次20分鍾才可以達到訓練的效果,那麼20分鍾就是運動的時限;如果預定要跑完3000米,才消耗掉200卡的熱量,那麼這3000米就是運動的時限;如果從事重量訓練,那麼時限的指標就是反複的次數和組數。
第五步:運動頻率一般為:開始的時候,每周至少要運動兩次,而且每次必須間隔一天以上,才不至於過於疲勞。等到體能提升以後,再調整到每周三次至四次的運動頻率才最為理想。
要記住一點,就是不要在疲勞還沒有恢複的狀況下強製運動,那反而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如果你不幸遭遇了運動傷害,千萬不要強行繼續,特別要注意對受傷部位的保護。
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每一次提升運動強度之前,要間隔一兩個月的時間,而且最好要有一周的過渡期。這樣做既可以保證運動的質量,也可以讓你的身體得到足夠的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