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母後做主,登上王位(1 / 2)

第四章 母後做主,登上王位

耶律德光(902年-947年),小字堯骨,是耶律阿保機的次子。他繼承了耶律阿保機的遺誌,率領契丹騎兵挺進中原。

契丹是位於我國北部的一個古老的遊牧民族,大約在宋太祖建宋前五十多年,契丹人迅速崛起,並建立了強大的少數民族國家——契丹。

契丹人逐水草而居,過著畜牧漁獵的生活,男女老少均善騎射。相傳,在遙遠古代,有一個年輕男子騎著白馬從土河而來,有一個年輕女子坐著青牛車從潢河而來,兩人相遇後結為配偶,並生下了八個孩子。八個孩子長大以後,建立了八個部落。這個傳說表明:契丹人最早生活在母係氏族社會,後來逐漸過渡到了父係氏族社會,契丹人主要活動在潢河、土河流域。他們的祖先是以白馬和青牛為象征的古老氏族。

北魏時期對契丹部落已有明確記載。當時,契丹人的八部分別是:悉萬丹、阿大何、具伏弗、日連、鬱羽陵、匹黎爾、吐六於、羽真侯。但是,後人並不知道八部名稱的真正含義,隻是猜測契丹人可能以他們的居住地為八部命名。

北魏時,契丹八部仍分散活動,以馬匹和皮毛與漢人交換生活用品,或單獨向漢人發動侵掠戰爭。

隨著生產的不斷發展和氏族部落的強大,契丹人不斷對外開拓疆土。契丹人進入了動蕩不安的戰爭年代。

隋朝建立以後,很多契丹人回遷故地。他們時常侵擾隋境。契丹人於公元605年入侵營州,被隋兵打敗,他們的大量人口和牲畜被隋兵擄走。

隨著對外作戰的需要,契丹八部落開始聯合行動。他們推舉了八部落共同的酋長,平時,各部落獨自狩獵生產,遇有戰事的時候,八部落酋長招集八部落協同作戰。後來,夷離堇成為了契丹聯盟的軍事首長。

後來,耶律阿保機擔任了夷離堇之職,並於公元916年二月,登基稱帝,定國號為“契丹”,自稱“大聖大明天皇帝”,妻子述律平被稱為“應天大明皇後”。

耶律阿保機建國以後,契丹的國土迅速擴展到原來的幾倍。

耶律阿保機於公元926年7月吞並渤海國以後,在回國的途中突發急病而死。就在耶律阿保機死後的第二天,為了安定局勢,穩定人心,能文能武、才幹超人的述律平皇後臨朝聽政,負責處理契丹國的一切軍政大事。

耶律阿保機和述律平皇後共生有三個兒子。公元916年,阿保機立長子耶律倍為皇太子。

耶律倍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他自幼聰敏好學,性情外寬內摯,但卻不喜契丹人賴以維生的射獵。

耶律倍是一個能做文章詩賦、通音律、精於繪畫、通陰陽、懂醫藥和針砭之術的人。耶律阿保機滅渤海國以後建立東丹國,封耶律倍為東丹王。

耶律阿保機的次子耶律德光不但相貌雄勇威武,而且精於騎射,長年追隨耶律阿保機在外征戰,立下無數戰功,時常參與軍國之事,20歲時就成為了天下兵馬大元帥。

耶律阿保機的三子名叫耶律李胡,耶律阿保機去世時,耶律李胡還是一個15歲的孩子。耶律李胡虎背熊腰,脾氣殘忍暴虐,隻要有人不如他的心意,他輕則在人臉上刺字,重則就將人拋入水火之中,或者剝皮抽筋。

雖然述律平也像耶律阿保機一樣,仰慕中原的漢族文化,重用漢族知識分子,積極讓兒子們學習漢語,但她對漢文化的理解比較狹窄,是一個擁有著濃厚的契丹族傳統思想的人。她認為漢文化應在保持契丹族傳統的前提下加以發揮,學習漢文化是為了增強契丹的軍事、經濟實力,而不是用漢文化取代契丹的傳統文化,如果契丹人毫無節製地學習漢文化,隻會讓剽悍勇猛的契丹人變得像漢人一樣怯懦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