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開疆拓土,捷報連傳
李元昊於1039年正月派使給宋仁宗上了表章。雖然,李元昊在表章中仍以臣子自居,但口氣非常強硬。他在表章中宣稱自己“稱王則不喜,朝帝則是從”。
宋仁宗看到李元昊的表章以後,怒愁參半,雖然氣憤不已,卻不敢發作,下令善待使者。
宋仁宗的軟弱無能,加速了李元昊南侵野心的膨脹,宋夏兩國之戰一觸即發。
1040年,李元昊親自率兵進犯延州(現在的陝西延安)。宋夏之間爆發了第一次正式的戰爭。宋朝延州守將範雍見西夏軍隊來勢凶猛,不敢出戰迎敵。
李元昊見宋軍龜縮在城內,便命一些士兵詐降,到城內做內應。無能的範雍不知是計,自以為是地認為西夏軍軍心不穩,收留詐降的西夏兵後,放鬆了守城的警備。李元昊乘機與城內詐降的西夏兵裏應外合,攻下了延州城。
隨後,李元昊乘勢奪取了塞門、安遠、栲栳、黑水等寨。
從此,宋夏邊境橫山以南至延州一線歸入了西夏版圖,宋朝失去了西北屏障。
宋仁宗下令,撤掉範雍之職,命令夏竦、韓琦、範仲淹到陝西加強對夏防務。
範仲淹到達延州後,針對邊境上的軍隊建製進行了改革,使宋軍的戰鬥力得到了提高。
第二年三月,李元昊又親自率軍南侵。他探得延州布防較強,於是揮軍殺向渭州(現在的甘肅平涼)。坐鎮渭州的韓琦見西夏軍來攻,急忙命大將任福率兵出擊。
當任福率軍到達六盤山時,中了西夏的埋伏。任福力戰而死,宋軍在此戰中傷亡慘重。
宋朝連續慘敗,被迫放棄以攻為主、速戰速決的策略,改為以守為主。
隨後,李元昊向宋朝發動了定川砦之戰。在夏軍奮力衝擊之下,宋軍逃至定川砦。就在宋朝主將葛懷敏等人束手無策,士卒們驚魂未定,準備退回鎮戎軍時,李元昊在定川砦返回鎮戎軍的路上布下埋伏。西夏軍在宋軍撤退途中再次發動猛攻,葛懷敏等將領全部戰死,夏軍將九千餘宋軍士兵俘獲。
李元昊在短短的四年之內,先後獲得了延州、好水川、定川砦的勝利,中國北方從而形成了,宋、遼、夏相互對峙的三足鼎立局麵。
宋朝經過幾次慘敗,被迫與西夏議和。此時,西夏內部由於連年戰爭,大片土地荒蕪,財政困難,願意與宋朝議和。宋朝每年以巨額的代價換來了李元昊以“夏國主”的名義向宋朝誓表稱臣的一紙空文。
至此,夏、宋之間的戰爭告一段落,雙方重新恢複了貿易往來。
與此同時,夏、遼兩國表麵上的“甥舅之親”開始逐漸疏遠,1044年10月,李元昊在河曲德勝寺南壁向遼國發動戰爭。李元昊獲得此役的勝利之後,自知實力不如遼國雄厚,非常明智地乘勝遣使與遼國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