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天災人禍,官逼民反
元朝末期,昔日的興盛早已成為過眼的雲煙,時值14世紀初,元朝變成一個積弊難返的爛攤子,元朝的統治已經病入膏肓了。
1333年,亡國之君元順帝繼位,元順帝繼位後不但沒有有效地挽救元朝的衰落,反而加速了元朝衰落的勢頭。
當時,一首民謠在百姓們中間流傳開來:“天高皇帝遠,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曾幾何時,元朝地域廣闊,蒙古軍隊令人不寒而栗,但曆史的車輪走到了今天,元朝民族矛盾、階級矛盾空前尖銳。
元順帝荒淫殘暴,在他的統治下,國庫空虛,民不聊生。
元順帝任用的盡是奸佞之臣,那些大臣私下結黨拉派,互相爭權奪利;地方官員們更是不顧百姓的死活,欺下蒙上,魚肉百姓;軍隊腐化墮落,士兵們不練習本領,到處尋歡作樂。
從1324年起,元朝境內不斷發生天災人禍,各地忽旱忽澇,還時常發生雹雪、蟲蝗等災害。饑民遍地,一些饑民因凍餓而死,一些饑民迫於生計,攜妻帶子,背井離鄉,到外地尋找活路。
但是,全國各地災害不斷,哪裏還有流離失所的饑民們的活路呢?
瀕於絕境的饑民們隻有造反這一條活路了,官方稱造反的饑民為“盜賊”。
各地“盜賊”不斷增多,就連元大都附近都時有“盜賊”出沒。元順帝卻將朝政大權交給丞相脫脫,自己在後宮過起了荒淫無度的糜亂生活。
元順帝在後宮挑選了十六名能歌善舞的宮女,人稱十六天魔。
此時,元朝統治集團內部經濟非常拮據,文武百官的俸祿都無法按時如數發放,僅僅支給官員們一些茶、紙等雜物,但是元順帝卻對寵愛的舞女不吝資財。朝野上下,怨聲載道。
為了緩解元朝統治集團的財政困境,吏部尚書哲篤等人建議丞相脫脫大量發行新鈔。在脫脫的支持下,紙質極差的新鈔被大量印製出來。由於新鈔的紙質不好,百姓們手中的大量新鈔還沒來得及兌換就全部壞掉了。全國各地的新鈔迅速貶值,百姓們又重新使用起銅錢來。由於新鈔的大量發行,物價暴漲了十倍,百姓們不得不以貨易貨,來維持日常生活。
丞相脫脫下令,將不使用新鈔的人處以嚴刑。一時之間,全國各地出現了“米價貴似珠”的局麵,原本饑寒交迫的百姓更加無法生存下去了。
黃河沿岸的百姓在災難之下,更是過著痛苦的生活。
鹽課是元朝政府一筆可觀的收入,鹽利占國家收入的十分之八。黃河水泛濫以後,山東的鹽場被河水衝垮,使元政府的財政收入受到了巨大損失。
1344年夏季,黃河中下遊接連下了二十多天的暴雨,黃河水暴漲,黃河衝破了白茅堤和金堤,淹毀了河南、山東一帶幾十個州縣,黃河沿岸大片農田被淹,民房被水衝塌,災民們紛紛出逃。洪水過後,接連幾個月不下雨,秧苗全部枯死。幹旱過後,黑壓壓的蝗蟲滿天亂飛,遮天蓋地,接著又發生了一場罕見的大瘟疫。
1351年,元政府強行征用汴梁、大名等十三地的民工十五萬人,疏通治理黃河。民工們在兩萬元朝軍隊的鞭打下,頂著酷日、冒著暴雨,日夜拚命幹活。但治河的官吏卻借機營私舞弊、隨意克扣民工的夥食費,許多民工活活餓死、累死、病死,甚至被打死。
在這種背景下,劉福通領導的元末農民大起義爆發了。
劉福通原為潁州(今安徽阜陽)白蓮教首領,毅然舉起反元大旗。紅巾軍在他的領導下如秋風掃落葉一般,衝擊著曾經不可一世的大元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