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石村(1 / 2)

青峰山往北三百裏處,有一條綿延八百裏的洛河,洛河一路往北,經過大小三百多個村鎮,最終消失在茫茫荒原深處,洛河的最寬處,兩岸相隔百丈,而最窄處僅有五米,窄道裏的河水萬馬狂奔,浪如堆雪,河中礁石密布,不時可以看見一個個黑洞洞的渦旋,一旦不慎卷入,絕難逃生。

然而,此時卻有一個少年在水中玩耍,那歡快的笑聲不時回蕩,這時少年從水下露出頭來,這是一個麵容清秀,雙目靈動的少年,她嘴角含笑,赤著上身,腰間係著條斑斕的獸皮裙,他把頭高高的昂起,雙手負於身後,哼著不知名的山歌,偶爾會發出一聲輕笑,自得其樂。

忽然水下出現一片暗影,原來這少年的腳下竟有一隻簸箕大的老龜,僅露出部分玄黑色的龜甲,上麵暗黃斑點跟灰色裂紋相連一起,像是一幅色彩陳舊的古畫,它懶洋洋的趴在那,任那河水奔騰如烈馬,也是巋然不動。

那少年忽然張開嘴,噴出一道透明的水箭,水箭一直飛出老遠,如此這般,持續了數十秒後,少年停了下來,作出深呼吸狀,原本蒼白的臉色漸轉紅潤,隻是他那黑漆漆的大眼此時顯得有些疲憊,他卻頗為得意,吹了個響哨,伸手朝岸邊一指,老龜與他早就心有靈犀,四肢擺動,帶著他往岸邊滑去。

上岸時,少年趴下,在龜背上一陣摸索,最後提著一魚簍跳上岸,轉身又對著老龜揮了揮手。

那老龜愣愣的看了一會兒,眨了眨眼,噴出一朵晶瑩的水花後,水麵上忽然出現一個黑洞洞的旋渦,老龜慢慢沉下消失不見。

少年站在河岸看著那旋渦從無到有,又從有到無,最後開心的打開魚簍,這是他今天的收貨。

“這條青鯉斑最是肥嫩,能活血化瘀,送給王嬸,她上次說腿疼,上次發病是王嬸殺了一隻正下蛋的老母雞,這湯不能白喝!這條錦虹鯉顏色最豔,彩帶有七條,回去交給大壯,讓他放到後院那大水缸裏,到了晚上五彩斑斕的一定好看;今天還意外收獲了蜂玉黃呢,正好帶給爺爺嚐嚐,這可是洛河的特產呢,最近他老是叨咕著:蜂黃配酒,越喝越有......”

少年又看了看底下的那幾條魚,都是些最常見的白鱸,這魚刺多肉少,勉強給他熬個湯解解饞。

一抬頭發現一縷殘陽盤旋在遠處的山崗,餘暉灑落林間,光暗交錯,再過半個時辰,天就要黑了。

少年將魚簍倆邊的繩索在腰間打個結,便健步如飛的往古村那裏走去,隻見夕陽下少年的背影越拉越長,越走越遠。

差不多三裏後,便看見一片竹林掩映下的古村落,入口處有一石橋,石橋破破爛爛,上麵許多苔蘚藤蔓纏在一起,看起來年代久遠,但依然堅固,曆經數百年風吹雨打,依舊頑強的立在那裏。

踏上石階,少年的眼光在掃過一塊灰色石碑時,才微微頓了一下,石碑埋在石橋的另一邊,很古舊,卻被擦拭的很幹淨,有三米多高,隱約能看出是倆個古字-石村。

石村的名字便是由此而來,據說第一個來此地的人確實姓“石”,據老人們口口相傳,在數百年前,有個石前輩從遠處山上扛下一塊巨石,巨石大部分不知去向,餘料被他立在村頭,寫下“石村”,這便是石村的由來了。

後來一些難民發現了這裏,見此處依山傍水,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是個好去處,就在林中開辟出幾塊肥地,種些蔬果穀米,倒也能勉強度日,這些人便留了下來,延續至今,石村已有百來戶人家,除了婦女孩童們種田養桑外,男人們或是畜牧或是狩獵,將從附近大山裏得來的皮貨,在城裏換取油鹽和金銀鐵器,日子雖然艱難,可隻要能活下去,村民們臉上依舊是帶著笑容的。

少年一路蹦蹦跳跳進了村,忽然發現今天村裏有些冷清了,往日這時候,村口總有一群孩子在嬉戲打鬧,有時候看見他還要捉弄一下,今日卻都不見了蹤影,他心裏有些好奇,轉過一處黃泥牆時,遠遠一陣嬉鬧聲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