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技術分析精要 第七節 技術分析(六):頂部與底部(3 / 3)

一般底部形成通常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較自然的形成底部;另一種情況是主力刻意打出空頭陷阱的“V”形底情況。

自然形成的底部通常都要經過一輪較長時間的和較大幅度的下跌,但跌幅會逐步減緩,此時,管理層如認為下跌空間過大,便會采取一些微調措施。而這種微調措施的使用讓投資者可以發現管理層的調控意向。如發新股的速度減慢;原準備發行的股票推後發行;采取一種新的發行方式;管理層有關領導發表樹立信心的講話等。一旦這種微調措施效果不明顯,管理層就可能會推出一項更為有力度的措施。

空頭陷阱形成的底部情況與第一種底部情況有所不同。第一種情況往往是:先大跌後小跌,在底部形成時跌幅越來越小,然後向停止下跌轉變;而空頭陷阱的底部,經過了較長時間的大幅下跌,隨後下跌的幅度逐步縮小,但卻因突發的利空消息或政策造成市場恐慌產生大幅下跌,但這一下跌將可能是最後一跌,可這一跌卻非常有力度,對很多投資者本以麻木的心態產生震撼力,使他們產生恐懼,不得不賣出手中的股票。而當他們賣出股票後,底也就形成了。由於此時處於一種極度的超賣狀態,因此上漲起來也非常快,所以在股市連續產生巨大的跌幅,股指和股價處於一種極度的超賣狀態,這時突發性地出現利空消息和政策利空,並帶出恐慌性的拋盤,往往就是底部。而這種突發性的利空消息和政策利空,就是給有經驗的投資者悄悄準備買便宜貨的好時機。

市場經過長期的大跌後也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況,頻繁出利好消息,但股市不漲反跌,多次的反複,使市場處於一種麻木狀態,但此時往往已經離較大級別的底部不遠了。實踐和曆史證明,在市場底部將形成時,也往往伴隨著較多的利空消息。當重大的利空消息出現,市場不跌反漲時,說明市場已經見底。

2 技術特征

股市見底在圖表和技術指標上常有如下表現:

(1)在市場出現較長時間和較大幅度下跌後,K線形態出現“W”底形態、三重底形態、頭肩底形態、圓鍋底形態。

(2)RSI指標和KDJ指標在低位20以下出現W底形態和底背離形態時,尤其是底背離形態,在反映底部時,有較高的準確性。

(3)MACD指標在0軸之下形成W形態時,同時配合綠色柱狀逐步縮短,突破0軸翻紅時。

(4)長期的下降趨勢線被打破,股價在下降趨勢線之上站穩時。

(5)周成交量極度萎縮,出現少有的地量時。

(6)布林線在低位開始走平,股價由布林線4向上突破布林線3。

3 現象特征

當股市處於底部時,在此之前市場會處於極度的弱勢,因此會發生很多現象,當這些現象出現時,有經驗的投資者就可以借助這些現象判明底部是否來臨,至少可以知道底部已經不遠了。

(1)當你身邊的投資者大部分產生巨大虧損時。

(2)當大部分投資者對行情感到無望,甚至絕望時,股市裏有一句話,行情在絕望中產生。

(3)當交易大廳非常冷清,看大盤行情的投資者大量減少時。

(4)當賣證券類報紙和雜誌的人向你訴說,證券類報紙雜誌已經賣不出去時。

(5)當證券交易所的工作人員服務態度極好時。

(6)當交易所門前的自行車已經非常稀少時。

(7)當投資者屢次上當,發誓再不相信股評家的評論時。

(8)當一些死多頭分子終於忍受不住,開始割肉時。

(9)當很長時間沒有漲停的股票,又開始出現有數支漲停股票時,說明又有先知先覺者發現了市場機會。

以上三種特征對發現和尋找底部非常有效,如果能將三種特征相互印證使用,可靠度將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