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36年四月,太宗麵南稱帝,54歲的代善名列第一,被封為和碩禮親王。但崇德年間兩兄弟間還是時有矛盾產生。皇太極即位後,曾經作出一項規定,限製諸王貝勒的侍衛人數。代善卻做出了一個賭氣的舉動。公元1637年,有一天,代善竟然自己牽著馬,手裏拿著坐墊,獨自一個人來朝見太宗。麵對代善的此種作派,太宗又好氣又好笑地問:“兄長你是敬我呢?還是對我心懷不滿呢?為什麼身為旗主貝勒,卻連個侍從都沒有呢?”代善隻好沒趣地回去了。
皇太極稱帝的第二年,代善違反規定,為自己多配了十二名侍衛,並以“皇太極的護衛也超過了定額”為由,堅持要皇太極當眾對證。經過對證,證實皇太極的侍衛人數不但沒有超額,反而還不夠定額。群臣集議,擬將代善親王爵位革除,並罰銀一千兩。皇太極下令對代善予以寬免。
在一次戰後的點評中,皇太極說道:“諸王以下,諸將以上,多違法妄行,命法司分別議罪。”刑部審議後,認定處禮親王代善以下共計六十四人犯有不同程度的罪過,分別判處二十四人死刑,十三人撤職,五人鞭刑,二十二人罰款處分。這其中,有皇太極的兒子、哥哥、弟弟、侄子、駙馬,這些皇親國戚占到受處罰人數的四分之一左右。最後,從代善開始,這些人全部受到了處罰。代善吃了幾次虧,勢力漸漸被削弱後,便也學會了老實,開始向太宗靠攏,兄弟倆一路下來,還算和氣。
2.太宗時期再立戰功
太宗一朝,代善作為重臣,曾多次率其所將之兩紅旗征戰沙場,並立下無數汗馬功勞。公元1626年十月,蒙古紮魯特部“敗盟殺掠,私通於明”,代善以主將身份親率八旗軍一萬人征討之,並斬貝勒鄂爾齋圖,生擒巴克及其兩個兒子等14位貝勒,大勝而歸。公元1627年,代善隨太宗皇太極出征明朝,兵圍錦州。公元1629年十一月,代善再次從太宗出征,攻克遵化,圍京師,於德勝門外大敗明總兵滿桂軍等,十二月,清軍則於薊州城外破明軍5000人。翌年,又盡殲明兵部侍郎劉之綸來攻遵化的“七營”之兵。在1631年的大淩河之戰中,作為策應軍,代善率正紅旗兵圍大淩河城之西北。當明監軍道張春、總兵吳襄來援時,代善從太宗率兵兩萬出擊,大敗之並生擒張春等,迫使大淩河守將祖大壽獻城投降。公元1632年,代善隨太宗出征察哈爾部,隨後即移師歸化城(今呼和浩特),入明大同、宣府境內,與明守將互市、議和而還。公元1634年,代善再隨太宗征明,又是直抵大同而還。元老級的大貝勒代善不辭勞苦,幾乎參加天聰年間所有的重要戰事,為清初安邦定國立下不少功勳。
公元1648年十月,66歲的代善壽終正寢。清廷賜祭葬銀萬兩,立碑紀功。康熙帝還特為其追諡“烈”,故史稱他為和碩禮烈親王。公元1778年,代善配享太廟,乾隆帝認其為清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其和碩親王的爵位由其後代子孫世襲罔替。
3.二次立嗣中的重要作用
在努爾哈赤去世後以及皇太極去世後,兩次激烈的皇位爭奪戰都曾險些發展到兵戎相見的地步。而在兩次爭嗣鬥爭的關鍵時刻,代善都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他顧全大局,敢於直言,保證了清軍入關前兩代嗣位選擇的順利進行,並穩定了局勢。
努爾哈赤生前曾兩次立嗣失敗,此後便不再指定汗位繼承人。當時擁兵自重的四大貝勒中,二貝勒阿敏是太祖侄子,其父舒爾哈齊死於太祖之手,並沒有繼承的希望;三貝勒莽古爾泰有勇無謀且脾氣暴躁,他曾為討好父親而殺死母親富察氏袞代,在才德上也沒有繼承汗位的資質;有希望繼位的,隻有大貝勒代善和四貝勒皇太極。按年齡、閱曆、實力,代善都比皇太極占優,而且代善是太祖的嫡福晉所生,戰功赫赫,他繼承汗位的希望更大一些。可實際情況有些出人意料,太祖死後,代善不僅沒有為自己爭位,反而主動推舉皇太極繼承了汗位。代善會有此舉,可能是知道自己在才謀上不及皇太極,而且他了解皇太極工於心計,自己肯定鬥不過他,於是為求自保,主動讓位。
皇太極繼承汗位,最初就是由代善的兒子嶽讬、薩哈廉推舉的。嶽托、薩哈廉到代善府第,說:“四托貝勒(皇太極)才德冠世,深合先帝(努爾哈赤)心意,眾人欽服,應速登大位。”這時的代善,自知無力與皇太極爭鋒,於是順水推舟說:“這也正是我的夙願!你們所說,天人允協,誰不讚同?”父子三人議定,首先提出擁立皇太極為汗位繼承人,其他諸王自然無話可說,皇太極繼位便成定局。皇太極受到推舉,內心歡喜,但為了表示謙讓,還一再假意推辭說:“父汗沒有立我為君的遺命,怎能舍兄長而由我繼位呢?”在代善等人的一再敦請下,皇太極感到時機成熟,才登位稱汗。
皇太極死後,為立嗣之事,黃白二旗的王爺大臣也是吵得不可開交。在諸王會議上,代善雖有繼位權,卻以年事高而退出了,但他明確表示支持皇子繼位。多爾袞權衡利弊之下,遂決定立福臨為帝,因其年幼,故多爾袞與濟爾哈朗“左右輔政”。
為了立嗣之事,代善甚至大義滅親,告發了自己的兩個兒孫。多羅郡王阿達禮(代善第三子薩哈廉之子)和固山貝子碩托(代善次子)兩人曾為嗣位之爭的事找到代善。當時代善正患足疾,阿達禮和碩托“登床附和碩禮親王耳”,悄悄言道:“眾人已議定立和碩睿親王了,您怎麼不表態呢?”代善聽了大驚,立即勸止二人說,“既立誓天,何出此言?更無生他意!”但這兩個人並不聽勸,而是去找多爾袞與多鐸,但二人都不肯出麵。他倆就又回去找代善商議此事,代善怕禍及自身遂首先告發,就和多爾袞一道將此事公布於眾。結果,阿達禮、碩托因“擾政亂國”而被“露體綁縛”,以叛逆論死。六歲的福臨順利地登上大清國皇帝的寶座,是為順治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