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 第二節 電報的發明
莫爾斯(1791
-1872),美國發明家,是電報發明者。他自幼愛好畫畫,後來在美術方麵工作多年,頗有成就,已是一名畫家。
1832年莫爾斯已41歲,秋季的一天,他乘坐一艘從法國拉弗港起航橫渡大西洋開往美國紐約港的客輪。航行中旅客們閑聊著歐洲的見聞。有一位青年人名叫傑克遜,談著他剛從巴黎電學討論會上聽到的在電學研究中的新發現,吸引了許多旅客。莫爾斯也被傑克遜的奇特演講才能和電學的奇特知識深深地吸引了。盡管他當時對電學知識還不懂,卻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並產生出許多想像和創意。聽後,他在寫生的畫簿上端正地寫上了"電報"兩字。他下決心要放棄美術工作,投身到電報機研究中。為了解決生活費和彌補電學知識的缺乏,他一麵在紐約大學講授美術課,一麵拜美國大電學家亨利為師學習電學知識。莫爾斯利用課堂和學習以外的時間研製電報機。他深信自己的發明一定能夠取得成功。他把畫室改作試驗室,購置了一些木工和鉗工的工具。功夫不負有心人。不久,莫爾斯研製出一塊電磁鐵,又發明了一種繼電器,從而更增強了莫爾斯的信心。
他曆經了千辛萬苦,不知有過多少個不眠之夜,堅持不懈地努力,終於悟出了科學的真諦。他在科學筆記上記下了:"電火花是一種信號;沒有電火花是另一種信號;間隔的時間也是一種信號。用這三種信號的不同組合起來,代表不同的字母、數字,就能把信息通過電線傳到另外的地方去。"
這樣莫爾斯解決了電報機的難題,即電碼軟件與電磁硬件的匹配問題。在電磁裝置上用點劃及時間間隔來表達電碼內容。
為了設計和研製好電磁裝置,莫爾斯邀請了一位精通機械的年青技師,協助他進行研製。經過努力,於1873年終於研製成功了電磁式電報機。當年在紐約實地表演了他研製的電磁式電報機,在500米內能夠有效的工作。
又經過改進和完善,做了進一步的實驗。莫爾斯計劃在華盛頓和巴爾的摩兩個城市之間架設一條60公裏長的實驗用電報線路。他向美國國會提出申請要3萬美元的經費。1843年國會終於批準建第一條長距離電報線路的撥款。莫爾斯和他的夥伴們經過兩年的艱苦施工,終於建成了華盛頓至巴爾的摩城60公裏長的電線路。
1845年5月24日莫爾斯用一連串的點劃成功地發出了世界上第一份電文,從此實現了有線電報通訊。
隨之電報事業在全世界很快的發展起來了,莫爾斯所編的電碼,在電報事業中也獲得了普遍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