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為人類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發明 第二節 印刷術的發明(1 / 1)

第七章 為人類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發明 第二節 印刷術的發明

我國宋朝慶曆年間,杭州一家印書作坊裏有名刻字工人叫畢昇,他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北宋中期盛行雕版印刷,就是在堅硬的木板或銅板上雕出凸起的反體文字,經刷墨、鋪紙、加壓後得到正寫文字的方法。畢昇在一家印書作坊做刻字工,他每天把一個個漢字雕在木板上,全文刻完後進行印刷。這種雕刻版印刷缺點很大,因為隻要有一個字刻錯,整版就報廢了。畢昇在日複一日的辛勤勞作中產生了改進雕版印刷方法的念頭。

一天,畢昇看到做陶瓷的工匠在泥坯上刻上花紋,再進行燒製,就成了有花紋的瓷器,啟發很大。他學著用泥巴做成方塊,再刻上字,然後燒成一個個有字的瓷磚。有些常用的單字,如"之""也"等都多做一些。為了方便挑選,以求節省揀字時間,他又把燒成的字瓷塊,按讀音歸納成十幾類。同一類放在一個盤裏,每一類裏再按部首筆畫排出了順序。他把自己所想到的準備工作都做完後,就開始用活字塊排版印書了。他把需要的字瓷塊一行行排在鐵板上,當一塊鐵板排滿時,就用鐵框箍緊,再把墨均勻地塗在活瓷塊的字上,把紙鋪上去,用刷子輕輕一刷,揭開一看,一張清晰的印刷品成功了。但印刷時間長了,字塊鬆動,印出來的字有的看不清楚,有的甚至印不出來,受到一些人的嘲笑。畢昇沒有灰心,繼續想辦法。他又在鐵框上放一些鬆脂、臘等粘合劑,把鐵框加熱,並趁熱用平板把放在鐵框裏的活字壓平,待冷卻後,平整的活字就比較穩地固定在鐵框裏,這樣印刷下去就解決了原來的問題。書印完後,再將鐵板烤熱把活字一個個取下來,以備再用。

可是,畢昇發明的印刷術,並沒有得到當時人的重視。後來,宋代有位科學家沈括的著作《夢溪筆談》裏記載了這項發明,才把活字印刷術傳了下來。

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成本低、速度快、質量好,被譽為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比歐洲金屬活字印刷早4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