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為人類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發明 第十四節 錯紗配色法的發明
中國紡織技術革新家黃道婆,發明了錯紗配色法。
黃道婆(1245一?),宋末元初人。生於上海烏泥涇鎮(今上海縣華涇滇東灣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她從小做童養媳,沒有名字,人稱"黃道婆"或"黃婆"。少年的黃道婆因不堪家庭虐待,逃離家鄉,隨海船漂流到海南島崖州(今海南三亞市)。她在崖州居住30年,學會了黎族人的綿織技術,熟練掌握了製綿新工具和壓棉、彈花、紡線、織布、織花等一整套操作技術,還學會了織崖州被,成為一名技藝精湛的紡織能手。
1295年,黃道婆因思念家鄉由崖州乘海船返回上海烏泥涇。她熱愛家鄉,更熱愛家鄉的人民,決心把自己所學到的本領全部貢獻出來,絲毫不留地傳授給家鄉人。在生產中,她創造出許多先進的新型生產工具,對紡織技術、工藝進行了係統改革,主要包括四個方麵。
(一)軋籽采用鐵杖擀棉籽,代替了手剝棉籽的方法。隨後又創製了一種軋籽用攪車,從而大大提高軋籽效率。
(二)彈花方麵,她推廣了繩弦大竹弓方法,不僅提高了彈花效率,同時能除盡棉花雜質,保證棉紗質量。
(三)發明了三錠二線式腳踏紡車,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紡織生產率,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紡織工具。
(四)發明了"錯紗配色"和"彩線挈花"織布方法,使棉織技術空前提高。
黃道婆促進了鬆江一帶紡織工業的繁榮發展,當時有"鬆郡棉布,衣被天下"之諺語。黃道婆去世後,家鄉人建祠懷念她,尊稱她為"黃娘娘"。1957年4月,上海人民為紀念這位古代技術革新家,重新修整黃道婆墓園,墓碑上刻記著她的光輝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