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楊選擇天氣預報,屏幕出現了一個藍色背景框。
現在還沒有雷達,無法顯示地形圖,隻能看文字或語音播報,默認文字,那個藍色背景框裏彈出了一條白色的文字信息。
【今天晴,氣溫28~22度,明天下午開始降溫,最低溫度很可能會降到零下十來度,後天出現冰雹的概率很大】
目前的天氣預報隻報道三天的情況。
除了今天比較準,後麵的一天比一天不準,但大方向一般不會變。
也就是說,明天多半是要降溫的,什麼時候開始看情況,具體溫度也要看明天早上的報道,有可能隻是零下幾度,也有可能比零下十度還要低。
“今天是沒問題了,明天才需要注意天氣。”
就算沒有保暖的衣物,城市升級,擁有了兩個能源塊,熬過接下去的兩天完全沒問題,來冰雹,項楊也不怕。
通訊功能就是利用無線電發送,及接收其他城市發出的信息。
但看完天氣預報,項楊立刻關閉了電腦,並沒有使用無線電接收或聯係其他城市。
現在無線電接收和發送距離達到了二十公裏,但這是他這邊的情況,具體的通訊距離還需要看其他城市的無線電發送距離。
也就是說,神龍城可以接收和發送二十公裏,但如果對方隻能接收和發送十公裏,那麼對方城市在十公裏外,就沒辦法接收到神龍城的信號。
那麼,神龍城能收到他的信號,也隻是單向鏈路。
所以通訊方麵是要雙向支持的。
這個發送和接收距離,最大的意義其實是在雷達功能打開後,也就是可以在更遠的距離發現對方城市,且確定對方的位置。
說白了,這是個戰場功能,誰的距離遠,誰有優勢,雙方處於敵對狀態的話,就可以提前發起攻擊。
並非聊天用的。
另外,距離太遠的話,還能通過移動來縮短雙方之間的距離,因為理論上,任何城市都是在移動中的,位置隨時會改變。
這個功能是要消耗能源的,為了通訊而移動,更是要加上移動的消耗。
項楊需要讓兩個能源塊堅持到讓城市再次升級,明天還有降溫,後天很可能會下冰雹,能省的都必須省下。
所以現在跟別人通訊也沒太大意義,項楊直接放棄了。
至於尋找到其他人,讓對方成為城民,增加人口,以增加工作效率之類的,也完全沒必要的。
首先。
現在隻是廢土第一日,大部分還活著的人,其城市應該還沒被毀,不大可能接受成為別人城市的城民。
因為通常情況下,城主無法成為別人城市的城民,隻能放棄自己的城市,先成為無城之民。
但城市還沒毀滅,也是可以強製放棄自己的城市,成為別人城市的城民的,那樣對方的城市會在六個小時後自己永久死亡,此過程不可逆。
這點,城市使用說明書上也沒提。
唯一例外的情況大概就是夫妻了,身為城主,也可以互為對方的城民。
在這種廢土世界,如果沒認清自己的境況,人遇上危險的概率,比城市還大,所以傳送過來的開始幾天,如果有城市滅亡了的話,也大概率是因為城主死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