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險地(1 / 2)

此時的寶山地區,還是一片沿海漁村景象。

抵達這裏之後,打發走了馬車。盧廣大帶著趙立冬來到海邊不遠處的一個院落前麵。

這是一個單獨的院落,原來是一個魚獲收購站。從漁民手裏收購各種魚獲,到滬海城裏倒賣。

軍統買下了這個收購站,把這裏作為信號接受和密碼破譯的基地。

不過,表麵上這裏還在照常收購各種魚獲,隻是都換成了軍統的人。

在院子外麵,新蓋了幾間房子,用作收購魚獲的地方。原來的房子,則作為電訊處辦事的地方。

在趙立冬看來,這個地方雖然偏僻,但並不理想。

除了做生意掩護的特工之外,監聽和破譯密碼的,至少也需要十來個人。這十來個人不可能總是呆在屋子裏麵不出來,哪怕是曬曬太陽,也總是要出來活動的。

況且漁民們經常要來賣魚,如果是有心人,早晚會發現破綻。

地方偏僻雖然有利於隱藏,但是交通不便,一旦出現問題,撤退就不方便。如果被敵人包圍,大概隻要海上一條路可走。

敵人如果封鎖了海上,就很難逃走。

趙立冬也沒客氣,跟安心容一見麵,就指出了這些缺陷。

在他看來,破譯密碼雖然重要,但是人員安全更加重要。人沒了,還破譯什麼密碼?

“這個問題我也意識到了,曾經跟遲再元提過,可是他說我們在這裏的時間不長,敵人不會這麼快發現我們。這裏的信號比較清晰,沒有幹擾……。”

安心容的理由就是這裏電磁環境比較好,敵人防備鬆懈,不象城裏那樣戒備森然。

但是這些理由,實際上站不住腳。

“別人不懂,但遲再元是無線電專家,他是內行,應該明白。”

“無線電信號在空中傳播,就是開放的,誰都可以接收。它的速度是30萬公裏/秒,距離根本不構成障礙,在渝城都能接收到。”

“便是不在渝城,在浙省、蘇省這些滬海周邊地區的縣城設立基地,也比這裏要好。現在的電子設備才能有多少?那點電子幹擾,能有多大?”

“對了,你們進駐這裏之後,受到過電子幹擾麼?”

“目前還沒有。”

電子幹擾技術,現在已經在軍事上有所應用,不過還很初級。一般用在戰場上的無線電聯絡中。在滬海這樣的後方,幾乎不會應用,更不會為了防止破譯密碼,實行電子幹擾。

日軍現在的戰術,還沒有達到這個水平。

“我建議你們立刻轉移,換個地方。”

“我已經提過這個建議,可是鄭副座不同意。漁民裏麵有我們的人,村子裏麵也有我們的暗哨,如果發現問題,會提前發出預警。”

“鄭副座?鄭傑?他不是華北區區長麼?怎麼管到這裏來了?”

在趙立冬前世的記憶裏,電訊處是軍統的核心部門之一,代學農非常重視,一直抓在自己手裏。

現在竟然是鄭傑管電訊處,難道曆史走向發生了變化?

“現在電訊處歸鄭副座管,他已經卸任華北區區長。當然,這裏麵有一些不可說之處。”

有什麼不可說的,不就是爭權奪利嗎?

很可能是常凱申為了削弱代學農,不讓他坐大,施加了壓力,代學農才把電訊處給了鄭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