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日本交戰,基本上就要在這些島嶼和海洋上進行。這也決定了戰爭的主力,基本上是海軍和空軍為主。
這個時候,美國人才發現,對於這些海洋和陸地的情況,了解非常有限。對於這一帶的曆史、地理、氣象、水文、乃至於日本的空軍、海軍情報,了解得更少。
美國海軍認為,中國在地理上跟日本接近,跟日本打了這麼多年,此前把日本即將偷襲珍珠港的情報提供給了美國,且得到了驗證。在這種情況下,跟中國合作,就是一個必然的選擇。
於是在今年2月份,海軍情報局派出梅樂斯中校來到中國洽談合作事宜。
雙方合作的內容一共有十多項,主要包括:軍統向美方提供日本陸海空軍的所有情報,包括日軍在中國境內的所有情報。中方為美方人員在華活動提供交通食宿方便,美方人員在華期間,享受外交人員待遇。
作為回報,美方免費為軍統提供交通、醫療、工程器材、電訊器材、氣象器材,刑訊器材、各種武器、一定的資金,還幫助軍統訓練特工部隊。
除了建立各個功能組之外,還要在中國各地建立分支機構。
中方參謀長李崇思和美方參謀長貝樂裏介紹了籌備情況之後,雙方就開始討論。
各人的意見基本上一致,都認為籌備工作進展順利,已經完成。下一步就是呈報各自上級審批方案,然後就簽訂合同。
達成一致意見之後,美方參謀長貝樂裏再一次發言。
“雙方的批準已經不成問題,中美合作所的成立,已經是既成事實。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盡快見到合作的成果。這些成果,需要具體的行動來體現。”
“我的意思是說,我們需要在短時間內開展至少一次大型活動,取得重大成功,來證明合作所的成立,是一個正確措施。如果我們獲得一場具有重要意義的勝利,就可以增強信心,也可以讓美國提供更多的支持。”
“這些支持,包括資金、汽車、油料、武器、各種氣象、醫療、工程器材等等。隻要我們拿出來驕人的戰績,那些議員老爺們會很高興為我們撥款。”
貝樂裏的話,說到了眾人的心裏,獲得了雙方的一致支持。
“貝樂裏先生,既然你有這個打算,想必就已經有了行動目標和計劃。能說說你的計劃麼?”
鄭傑及時地給貝樂裏捧場。
“是的,我確實有一個計劃,已經選擇了幾個目標。第一個目標,就是炸毀新幾內亞的煉油廠,破壞日本的石油供應。”
新幾內亞是荷蘭的殖民地,那裏是重要的石油產地,每年的石油產量是800萬噸。
日本要想支持它的戰爭機器運轉,每年需要500萬噸石油。
日本本身不產石油,都需要靠進口。美國和荷蘭流亡政府切斷了對日本的石油進口之後,日本就失去了石油來源。
這也是日本進攻東南亞,獲得石油供應的重要原因之一。
“貝樂裏中校,你有什麼具體計劃麼?”
鄭傑繼續當配角,引導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