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正有人間‘兒女英雄’一樁公案,該當發落,請旨定奪。”
早有殿上宮官接過那文冊呈到龍案上,天尊閃目一看,降旨道:
“這班兒發落他閻浮入世去,須得先叫他明白了前因後果,才免得怨天尤人。但是天機不可預泄,可將那天人寶鏡放在案前,叫他各人一照,然後發落。”值殿官領旨。早有一簇人抬過一座金鑲玉琢、鳳舞龍蟠的光明寶鏡來。寶鏡安頓完畢,天尊便把那架上的“忠孝節義”四麵旗兒發下來,交付旁邊四個值殿官捧到階前,向空中隻一展,但見憑空裏就現出許多人來。為首的是個半老的儒者氣象,裝束得七品京堂樣子,同著一個半老婆婆,麵上一團的慈祥忠厚。次後便是一個溫文儒雅的白麵書生,又是兩個絕代女子——一個豔如桃李,凜若冰霜;一個裙布釵荊,端莊俏麗。還有一個朱纓花服的長官;一個赤麵白髯的壯士。又是一個淡妝嫠婦,兩雙中年老年夫妻。還有六七分姿色的青衣侍婢。後麵隨著許多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蠢的俏的,都俯伏在殿外。天尊發落道:“爾等此番人世,務要認定自己行藏,莫忘本來麵目!可抬頭向天人寶鏡一照者!”眾人抬起頭來一看,隻見那寶鏡裏,初照是各人的本來麵目,又次後便見鏡裏大放光明,從那片光裏,現出許多離合悲歡,榮枯休咎的因緣來。大眾看了,也有喜的,也有怒的,也有哀的,也有樂的;這個揚眉吐氣,那個掩目垂頭,鼓舞一番,歎息一番。看夠多時,隻見那寶鏡中,金光一閃,結成一片祥雲瑞靄,現出“忠孝節義”四個大字。眾人看了一齊向上叩首,口中齊祝聖壽無疆。那殿頭官把旗兒一展,那些人依然憑空而去,愈走愈遠,墮入雲中,不見蹤影。
悅意夫人向天尊道:“今日天尊的這番發落,可謂‘歡喜慈悲’。隻是這班忠臣孝子,義夫節婦,雖然各人因果不同,天尊何不大施法力,暗中嗬護,使他不離而合,不悲而歡,有榮無枯,有休無咎,也顯得天尊的造化,更可以培養無限天和。天尊意下何如?”天尊道:“夫人,你不見那後邊的許多人,便都是這班兒牽引的線索,護衛的爪牙。至於他各人到頭來的成敗,還要看他人世後怎的個造因,才知他沒世時怎的個結果。況這氣數有個一定,就是天作的,也不過奉著氣運而行,又豈能和那氣運相扭?
你我樂得高坐他化自在天,看這樁‘兒女英雄’公案,霎時好耍子也!”悅意夫人道:“請問天尊:要作到怎的個地步,才算得個兒女英雄?”
天尊道:“這‘兒女英雄’四個字,如今世上人,大半把他看成兩種人,兩樁事,誤把些使用氣力好勇鬥狠的認作英雄,又把些調脂弄粉斷袖餘桃的,認作兒女。所以一開口便道是某某英雄誌短,兒女情長;某某兒女情薄,英雄氣壯。殊不知有了英雄至性,才成就得兒女心腸;有了兒女真情,才作得出英雄事業!譬如世上的人,立誌要作個忠臣,這就是個英雄心;忠臣斷無不愛君的,愛君這便是個兒女心。立誌要作個孝子,這就是個英雄心;孝子斷無不愛親的,愛親這便是個兒女心。至於‘節義’兩個字,從君親推到兄弟夫婦朋友的相處,同此一心,理無二致!
“今日正有人間‘兒女英雄’一樁公案,該當發落,請旨定奪。”
早有殿上宮官接過那文冊呈到龍案上,天尊閃目一看,降旨道:
“這班兒發落他閻浮入世去,須得先叫他明白了前因後果,才免得怨天尤人。但是天機不可預泄,可將那天人寶鏡放在案前,叫他各人一照,然後發落。”值殿官領旨。早有一簇人抬過一座金鑲玉琢、鳳舞龍蟠的光明寶鏡來。寶鏡安頓完畢,天尊便把那架上的“忠孝節義”四麵旗兒發下來,交付旁邊四個值殿官捧到階前,向空中隻一展,但見憑空裏就現出許多人來。為首的是個半老的儒者氣象,裝束得七品京堂樣子,同著一個半老婆婆,麵上一團的慈祥忠厚。次後便是一個溫文儒雅的白麵書生,又是兩個絕代女子——一個豔如桃李,凜若冰霜;一個裙布釵荊,端莊俏麗。還有一個朱纓花服的長官;一個赤麵白髯的壯士。又是一個淡妝嫠婦,兩雙中年老年夫妻。還有六七分姿色的青衣侍婢。後麵隨著許多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蠢的俏的,都俯伏在殿外。天尊發落道:“爾等此番人世,務要認定自己行藏,莫忘本來麵目!可抬頭向天人寶鏡一照者!”眾人抬起頭來一看,隻見那寶鏡裏,初照是各人的本來麵目,又次後便見鏡裏大放光明,從那片光裏,現出許多離合悲歡,榮枯休咎的因緣來。大眾看了,也有喜的,也有怒的,也有哀的,也有樂的;這個揚眉吐氣,那個掩目垂頭,鼓舞一番,歎息一番。看夠多時,隻見那寶鏡中,金光一閃,結成一片祥雲瑞靄,現出“忠孝節義”四個大字。眾人看了一齊向上叩首,口中齊祝聖壽無疆。那殿頭官把旗兒一展,那些人依然憑空而去,愈走愈遠,墮入雲中,不見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