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李奇提到番薯的時候,他猛然想到了一種農作物。
這種農作物在後世叫做“占城稻”,這種稻禾具有高產、早熟、耐旱的特點,對土壤的肥沃程度要求不高,尤其適合益州這種山丘地型。更誇張的是,從種下到收成隻需要50多天,排除一些極端氣候,每年都收割兩至三次。
士燮疑惑道:“形同稻穀的植物?”
士燮的疑惑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李奇的意願之外。
作為農業大學的畢業生,李奇在穿越之前就對占城稻有過一些了解:
原本占城稻是在唐末的時候引入到東南沿海一帶,在宋朝的時候又從東南沿海地區引入到內地。而它最早出現的地方占城,其實就是現在交州南部的日南郡。
既然現在都跟交州老大搭上話了,李奇很想試試看能不能早一點引入占城稻。
如果士燮能夠提供占城稻的種子,李奇可以用蜀錦或大葉茶與之交換。可是現在士燮尚不知道這種作物的存在,就隻有李奇自己想辦法了。
讓百姓吃飽飯,是李奇的夙願。
不是說李奇有多麼的偉大,主要是百姓吃飽了飯才有力氣多生娃呀,多生娃才有人打仗呀。如果飯都吃不飽,誰為你打仗?沒人為你打仗,你還能在這亂世裏愉快的活下去?
李奇道:“當年家父李權被劉焉殺害後,我母子二人失去了生存的保障,也曾四處流浪。偶爾聽南方流民說起過交州南部有一種類似於稻穀的植物,具體如何,還有待驗證。不過作為權力的擁有者,哪怕隻有一線希望,也應該去試一試,一旦發現這種植物能夠批量種植,豈不是救了千千萬萬的黎民百姓?”
士燮道:“李益州愛民如子,士某自愧不如。作為交州刺史,我還從來沒聽說過有這種能夠當飯吃的植物,慚愧,慚愧。”
李奇笑道:“士公不必如此。可能也隻有我這種餓過肚子的人,才會更關注一切能吃的東西。不如我們兩州簽下和平條約,互不相犯,互通有無。益州雖窮,但也有大葉茶、蜀錦等特色商品,不如讓商人們自行往來交易,而我等為商賈的流通保駕護航,促進兩地的交流和繁榮。不如士公意下如何?”
士燮道:“若能如此,實乃兩州蒼生之福啊!”
初時,士燮以為李奇是因雍闓叛亂前來興師問罪的,沒想到全程隻字不提叛亂之事,主題完全集中在百姓生計的問題上,這讓以仁德著稱的士燮既意外,又有些慚愧。
士燮與李奇並無仇隙,所以即便是朝廷下旨讓他攻打益州南部,士燮也沒有動,隻是煽動了雍闓叛亂而已。
今李奇輕鬆搞定益州,又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若破竹平定了雍闓的叛亂。有鑒於此,士燮實在是沒有興趣與李奇為敵。
意向既已敲定,李奇令人送上大葉茶十鎰,蜀錦若幹作為與士燮的見麵禮。
士燮慚愧道:“來此匆忙,未及備齊禮物。容某回到交趾後,再作回禮。”
李奇道:“士公不必客氣,但願我們兩州永不動幹戈,才不負今日之約。”
夕陽西下之前,雙方代表便於鬱林郡廣鬱縣郊外簽下了互不侵犯,促進商業交流的“廣鬱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