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孔明獻計取武都(1 / 2)

曹操方麵隻派了鍾繇、張魯守著陽安關,對於龐大的曹氏集團來說,這算不了什麼。可是李奇、法正、趙雲等人在這裏與鍾繇、張魯相持,對於李奇集團來說,就太誤事兒了。

撤吧,陽安關掌握在曹軍的手上,人家進可攻,退可守,這樣會讓李奇留在沔陽、南聯的守軍很被動。

正商討對策時,忽有諸葛亮送來書函。

李奇恐是成都方麵出了事兒,趕緊拆開來看,不料卻是諸葛亮對於目前的相持局勢提出了新的看法。

大概意思就是說:亮在巡視益州各郡材料的時候,發現武都郡人口很少,而且有羌氐(羌族和氐族)作亂,使得人口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裏大幅度下降。料想主公取武都郡沒有什麼難度。

武都郡本身是很重要的,不過其重要性不體現在它的麵積和人口,而在於它能完善防禦體係。武都郡扼北伐通道,同時也可以作為伐漢中的跳板。如果我們能夠先取得武都郡的控製權,則可通過沮縣繞到陽安關的背後,切斷陽安關與長安方麵的聯係。

其實,隻要主公兵出武都郡,鍾繇擔心被關門打狗,必然從陽安關撤兵。

待主公拿下陽安關後,因控製了武都郡而是現在的陽安關失去戰略意義,可將走馬嶺山上的原陽安關移至走馬嶺山下的穀地之中,構築了新的關隘。

李奇將書信遞給法正看後,法正感歎:“孔明先生的確是走一步,看三步,其戰略眼光非常人能比。”

所謂看三步,是指:

第一步,看透了武都郡的地緣因素和社會因素;

第二步,看透了控製武都郡,鍾繇必撤;

第三步,重築新的隘口,為整個益州設置全新的防線。

不過關於如何拿下武都郡,諸葛亮沒有說。

這屬於戰術層麵的問題,有法正在李奇的身邊,諸葛亮勿需多慮。

法正道:“羌人與氐人驍勇善戰,且武都郡地勢難行,主公實在不宜親往,可差一上將前往征討。”

李奇便令趙雲、孟獲率兩萬人馬去取武都郡。

孟獲常居南中蠻荒之地,有較強的野外生存能力,而且他還是挺服趙雲的。

另外,按照諸葛亮提供的數據來看,武都郡的總人口也不過數萬,趙雲、孟獲率軍兩萬,差不多是人家總人口的一半了,拿下武都郡應該沒有大礙。

李奇照常與法正、甘寧、張任等在陽安關外與鍾繇、張魯對峙。

吳蘭、雷銅負責從南鄭、沔陽向前線運輸補給。

張魯見李奇既不進攻,又不退兵,鑒於前幾次交鋒,他也知道李奇不是個省油的燈,便問鍾繇道:“我們就這樣一直相持下去嗎?”

鍾繇也疑惑道:“以公祺之見,他會不會有什麼別的企圖?”

張魯搖了搖頭:“很難說啊。”

鍾繇道:“不如遣一將攻其營帳作為試探。”

二人商議既定,便遣朱靈為將,領兵五千前去襲營。

李奇這邊與陽安關長久相持,說真的,心思都有些疲乏了,並沒有做過多的防禦準備,隻是讓張任和甘寧輪流換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