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完全想不到啊……”
宋仁宗趙禎不禁感歎:“朕從來沒有想到能在十大功勳帝王占得一席之地。
朕何德何能,能與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等帝王相提並論。
文治國家方麵,朕自覺還不錯。
但是外戰方麵,不僅是朕,還有我大宋建朝以來,就沒幾個帝王……”
宋仁宗趙禎自然也知道自己的不足,但他也沒辦法。
趙禎在位期間打了不少仗,雖說勝率挺高,但都是一些防守戰。
防守戰本來就比進攻戰容易很多,防守一方隻要不丟失城池就算贏,進攻一方沒有開拓新的疆土就算輸。
小仗勝,大仗敗,假仗多。
這就是大宋立國以來的一直存在的通病。
這都是由於宋朝曆代帝王重文輕武的政治環境所決定的。
我們知道,之前強大的大唐,由於武官,由於是節度使的過於強勢,導致了華夏曆史著名的安史之亂,以致大唐由盛轉衰,一代王朝滅亡。
節度使割據削弱中央政權力量的局麵直到唐朝滅亡也沒有改觀。
宋統一天下後,各代帝王應該就是基於此種考慮,吸收唐朝滅亡的教訓,開始削弱武官的地位,重文抑武。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整個宋朝產生了無數名垂青史的文人,比如辛棄疾、王安石、陸遊、文天祥、歐陽修等人。
文學作品自然也是層出不窮,流傳千古。
但是,整個宋朝彪炳千古的武將卻是屈指可數。
幾百年間,也就出了嶽飛、楊再興、韓世忠等人。
如果沒有名將帶領,裝備再好,兵卒再多的軍隊也不過是一群毫無戰力的無頭蒼蠅而已。
此種局麵對於軍隊訓練水平的損害也十分嚴重。
雖然宋軍裝備還算精良,但因為重文輕武的大環境導致了普通士兵通過戰功晉升高位的渠道不暢,武將地位又低,其訓練作戰的動力可想而知?
想想唐太宗李世民,貴為天子還親自帶兵訓練,教官兵他最擅長的射箭,這在宋朝哪個皇帝能做到?
如此缺乏係統訓練的軍隊能在外戰時發揮多少實力,就不難想象了。
暴秦、強漢、盛唐、富宋、剛明、奴清,這便是後世對曆朝曆代的評價。
其中,富宋還有個外號,叫做“富慫”,由此也可以看出宋朝帝王的軍事才能了。
宋仁宗趙禎沒有自信上榜的原因,就是在於他清楚自己軍事能力上的不足。
“既然朕有幸上榜,那麼不知道仙人會賜下何等獎勵。
這些獎勵,能不能幫助朕有效解決我大宋如今存在的問題,這都是不得而知的事情了。
希望朕能如願吧,隻是為了天下蒼生。”
趙禎歎了口氣,繼續全神關注看著盤點視頻。
【宋仁宗趙禎,天性仁慈,對外人寬厚和諧,此為優點。】
【然而作為帝王,霸氣不足,做事優柔寡斷,重視人情,往往會誤了大事。】
【帝王不夠霸氣,王朝豈能昌盛?】
【仁宗剛十三歲時便繼位帝王,劉娥作為太後,垂簾聽政將近十一年之久,劉娥在世之時,仁宗皇帝從來不知道自己的身世。】
【其實仁宗皇帝趙禎的生母叫李順柔,是太後的婢女,生下皇子之後,太後劉娥就把這個孩子搶來了,一直撫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