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荀氏三若(1 / 2)

漢末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你個人的聲望並不由其官位和能力來決定,而是看你是否獲得了儒門的肯定。

這裏的儒門,是代指那些在黨錮之禍中被牽連的廣大士人。

他們被罷官去職,歸居鄉裏。又因朝廷禁令而被禁錮,是以終生不得起複。

但這些人不甘心政權為宦官所把持,想出了一個騷操作。

於是,曆史上的清議模式應運而生。

繼而誕生了種種唬人的稱號,像什麼‘三君’,‘八及’,‘八俊’,都算是清議界比較出名的名號。

在黨錮之禍後,這種品評人物模式的清議,一度展現了很強的公信力。

不過想要被清議界品評,還需要幾個先決條件。

第一,你必須被朝廷歸為黨人。

這個身份很重要,沒這個身份,你一輩子都不可能讓清議界多看你一眼。

就如同大名鼎鼎的皇甫規,當年就因錯失清議而大感恥辱,主動上書要求把自己歸為黨人處置。

清議界一看,小夥子這麼上道,於是就給了他一個‘涼州三明’的稱號。

第二,如果你有被宦官迫害過的經曆,那就更好了,更容易被清議界樹立成標杆,讓天下人爭相效仿。

第三,也是最後一點,你必須得有拿得出手的經曆或事跡。

也就是你得有個好故事,不管是曾為國立功,或是教化一方,實在不行,你也得有一個能證明自己的忠孝之舉。

從這點來看,清議界也完全是憑空捏造,有公信力也是理所應當。

再後來爆發了黃巾起義,皇帝和宦官一看要壞菜,於是就赦免了黨人,生怕他們倒向了道家出身的黃巾。

黨人被赦免,但清議卻流傳了下來,且當世人都以能得清議品評為榮。

大家都定了一個小目標,先C位出道再說。

人一多,稱號就不夠分了,於是清議界花樣翻新,把稱號也玩出了花活。

剛開始的三君,八俊之類的都是天下級的偶像。

後來又整出了什麼涼州三明,這是州郡級的愛豆。

再後來,又有荀氏八龍,司馬八達,這是家族級的新秀。

而今日被劉焉派來名叫荀諶的人,名列荀氏三若,也可以說是拿到了清議稱號的大漢小鮮肉。

荀氏三若,指的是荀彧三兄弟,他們的字分別是文若,友若,休若,和司馬八達類似。

荀諶在三若中的年歲最小,其人有辯才,擅韜略,曆史上曾作為袁紹的謀主參與官渡之戰。

而他最亮眼的戰績,則是說服韓馥將冀州拱手讓給袁紹,其口舌之利,可見一斑。

毫不誇張的來說,荀諶堪稱這個時代的嘴強王者!

林朝有心想將此人拉入自己的陣營,別的不說,以後遇到什麼華歆,張鬆,禰衡,這類的嘴炮狂人,也不至於被噴得無法反擊。

更重要的是,荀諶來了,他兄長荀彧還會遠嗎?

而劉焉得知劉備假借調令占領真定的事後,沒有直接命人來捉劉備,而是派了荀諶過來,這曖昧的態度,已經說明了一些事情。

一路從後院走到前廳,隔著老遠,林朝就見到一個長相英俊,麵如白玉,身著白衣的青年男子負手而立,麵色平靜地站在廳中,絲毫不見半分焦躁。

“見過上使!”

劉備拱手行了一禮,林朝也跟著一起行禮。

荀諶此行代表了劉焉,所以這一禮他受得很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