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春秋合卷,一眼見天地(2 / 2)

這一待,又是幾個月,卻整日無所事事。

別人是年紀越大,性情越溫和。

可陳紀已年過六十,但依舊性烈如火,但凡他看不慣的,都要怒而噴之。

對此,一大家子都隻好讓著他,順著他,哄著他,就連他兒子陳群也時常苦笑相勸。

近幾日,陳紀忽然聽到了天子劉宏駕崩的消息。

不過他卻罕見的沒有悲傷,也沒有憤怒,隻是當晚也沒有吃飯。

第二天一大早,就帶著陳群從許縣前往穎陰,去拜訪荀爽。

“慈明公可知,天子駕崩了。”

庭院中,雙方見禮完畢,等家仆奉上茶水後,陳紀便直奔主題,卻麵色如常,看不出息怒。

荀爽比陳紀大一歲,性情頗為溫和,聽到陳紀的話,便點了點頭。

“前兩日收到文若來信,信中說了此事。”

荀爽一直把侄子荀彧,當成下一代家主來培養,雙方雖是叔侄,卻情同父子。

陳紀開口道:“慈明公,先帝駕崩,今上年幼,又有宦官亂政,這天下形勢,是愈發不堪了。”

相比於陳紀的憂心忡忡,荀爽倒是安然靜坐,甚至端起茶杯,吹了吹,喝了一口。

見荀爽既不表態,也不說話,陳紀有些急了。

“慈明公,你倒是說話啊!”

“元方,你想讓某說什麼?”

荀爽臉上露出一絲笑容,反問道。

“這……”

“唉!”

荀爽笑歎一聲,仰頭向上望去,眼中卻帶了一絲苦澀。

秋日正午的陽光頗有暖意,但周遭吹來的微風,卻是透心的涼。

“天下將亂,我等又能如何?”

荀爽看著陳紀,緩緩說道。

“慈明公之言,某不敢苟同!”陳紀麵色嚴肅,朗聲道,“大丈夫生於天地間,自當匡扶社稷。時下危局,當撥亂反正,伸大義於天下,扶大廈於既倒!又豈能知難而退。”

陳紀這番話,說得義正嚴詞,可荀爽卻搖頭一笑。

“想不到元方年過六旬,還有如此誌向,某佩服!”

一說到年齡,原本躊躇滿誌的陳紀,頓時泄氣了。

是啊,現在走路都需要人扶著了,縱有再大的誌向,又有何用……

荀爽請了一杯茶,然後收斂了笑容,正色道:“元方,你我如今都已垂垂老矣,就算要匡扶天下,也應交於後輩去做。長文飽讀詩書,足以承你之誌,又何必憂慮。”

陳紀品了一口茶,輕歎道:“慈明公為何如此豁達?”

聞言,荀爽從懷中拿出一卷竹簡,遞給陳紀。

陳紀接過一看,正是孔子所著之《春秋》。

“某近來讀書有感,既有治世,便總會有亂世。而亂世也總會終結,到時,便又是治世。”

荀爽撫須笑道,聲音無比平和。

“這古今天下數千載,亂世與治世交替而至,此乃自然之理,非人力所能改變。隻是可惜,你我應該見不到治世的那一日了。”

“不過好在……”

荀爽說到這裏,便停住了。

而陳紀,也明白了他的意思。

好在族中能人輩出,足以繼承他們的誌向,最終平定亂世,使天下大治。

陳紀望著手中的《春秋》,默默無言。

盛衰相隨,循環往複,永無休止,自古皆然。

就算是自己與他荀慈明,千載過後,也不過是竹簡上的寥寥幾行名姓而已……

正所謂,

春秋合卷,一眼見天地。

罷了,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