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終究不是一隻合格的政治生物(2 / 2)

“文和,你來的正好。”林朝開口道,“某已邀徐榮明日城外相談,若一切順利,還要勞煩文和去虎牢關走一趟。”

聞言,賈詡先是點了點頭,然後開口說道:“子初,某有一事不明。”

“文和可是想問,某如何說服徐榮投降?”

賈詡搖了搖頭,說道:“非也,某隻是不明白,子初你今日為何如此激動,甚至不惜為此改變計劃?”

聽了這句話,林朝微微一愣,嘴角便露出一絲苦笑。

“某若說自己心係百姓,不知文和可信?”

“信,某當然信。”賈詡笑道,“隻是當初你猜出董卓會遷都時,難道沒想過百姓會遭兵災牽連?”

“這……”

聽完賈詡這番話,林朝連苦笑都凝固在了嘴角上。

不錯,自己一早就知道,董卓會驅趕著百姓跑路長安。

不管出於何種原因,既然當初沒早做安排,現在卻打著憐惜百姓的名義去以身犯險,在賈詡看來,頗為不智。

說得直白些,這就是又當又立,還有點自我感動的嫌疑,甚至還有些愚蠢。

當然,以賈詡的性格,自然不會說得這麼露骨。

林朝沉默了一會,才開口道:“確實,此事的確是某欠考慮了……”

林朝終究不是合格的政治生物,若重來一遍,他也還會這麼做,隻是會考慮得更加周全些。

……

孟津關內,麵對林朝邀約的書信,徐榮沉默許久,最終親手回了一封信,答應明日出城相見。

他本就非董卓的嫡係人馬,所以自董卓入雒以來,縱然徐榮百般退讓,還是被西涼出身的驕兵悍將明裏暗裏多番排擠。

若僅僅如此也就罷了,他徐榮宦海沉浮近二十載,打壓排擠早就見過不少。

關鍵在於前些時日圍繞卷縣的幾場大戰,董卓被關東聯軍打得損兵折將,如今居然要跑路長安了。作為非嫡係人馬,又被董卓派來據守孟津關,徐榮自然擔心會被董卓當成棄子。

按照如今的形勢,雒陽八關最多還能堅守三個月。

屆時董卓肯定已經穩坐長安,可自己呢?

關東聯軍見消滅不了董卓,攻破關隘後,肯定不會放過自己。

徐榮不想死,尤其不想背負逆賊的罵名去死!

但如今形勢還未明朗,自己家眷又都在董卓手上,他徐榮就算明知前路是深淵,也得一步步走向滅亡。

也罷,且聽徐州來使說些什麼吧。

……

孟津其實是個很奇怪的地方。

孟津臨黃河而建,在黃河以北。而孟津關則在黃河以南,據守著整個孟津渡。所以徐州軍與徐榮軍之間,被一條大河阻擋著。

而這,也是劉備麾下眾謀無計可施的原因。

徐榮不僅據關而守,還據河而守,隻要你敢進攻,他隨時會半渡而擊之。

劉備前幾次發動試探性的進攻,就是被徐榮用此法擊敗,甚至折損了好幾千士卒。

徐州士卒皆是北方人,不習水性,一旦潰敗,士卒落入黃河中,將再無活命的機會,這也是劉備不敢大舉進攻的原因。

翌日,孟津關外。

清晨十分,徐榮換了一身便裝,在渡口前肅穆而立,目光望著遠處波光粼粼的河水,不知在想些什麼。

按照約定,徐榮隻帶了兩百士卒,此時正在他身後侍立。

半晌後,差不多到了約定的時間,河麵上慢慢顯現一葉扁舟,後麵跟著幾隻小船,緩緩向黃河南岸駛來。

扁舟最前麵,林朝一身白衣,負手而立,衣袖在風中搖擺。

旁邊的賈詡卻不敢如此拉風,一屁股坐在船上,雙手死死地拉住小舟的兩邊。饒是如此,他的目光依舊左視右探,竭力掩飾著內心的慌張。

失策,失策啊!

某就不該跟他林子初一起出來的!

林朝看了他一眼,頓時露出了笑容,開口道:“文和,大丈夫頂天立地,竟如此畏水乎?”

“某出身西涼,不習水性乃是理所當然,有何好笑之處。”

賈詡很光棍的承認了,沒有一絲的不好意思,手依舊死死抓著船的兩側。

作為涼州武威郡出身的賈詡,他吃過塞北風沙,領略過草原風光,忍受過西涼苦寒,卻唯獨沒體驗過這黃河的波濤。

嗬,不愧是你賈文和!

身為旱鴨子這種事,居然說得如此理直氣壯!

扁舟即將行到對岸,當徐榮看見林朝的時候,林朝也正好看到了在渡口等待的徐榮。

林朝望了望天色,便開口衝賈詡笑道:“眼下距離約定時間還有小半個時辰,徐文耀卻早已在此等候,足可見他心中亦有顧慮。”

聞言,賈詡點了點頭表示讚同。

“文和,走,且隨某去會會這位北地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