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發生得如此巧合,這是很難叫人相信的。如果考慮到兩位死者生前的長期矛盾,以及特殊的政治背景,自然出現這種情況的可能性將更小。
最後,令人深思的政治安排。
在光緒死去的當天,慈禧太後的寢宮儀鸞殿,很快傳出諭旨,立溥儀為嗣皇帝,命攝政王載灃為監國。而溥儀是在光緒臨死的前一天,也即十月二十日,由醇親王府被接進宮的。載灃也是在同一天,被封為攝政王的。
根據清代最重要的官方典籍《清德宗實錄》的記載,十月二十日這天,光緒皇帝僅向內閣發布過兩道諭旨。
其一:諭內閣,朕欽奉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皇太後懿旨,醇親王載灃之子溥儀,著在宮內教養,並在上書房讀書。
其二:又諭,朕欽奉皇太後懿旨,醇親王載灃授為攝政王。
諭旨是以皇帝的名義發布的,但其內容卻是在傳述慈禧太後的意思。
顯然,這是慈禧在為光緒的死做準備。考慮到在光緒死後,為大清國另立新君無可厚非,但是,巧的是為何溥儀恰恰是在光緒死的前一天被接進宮的呢?難道慈禧太後知道光緒何時會死嗎?這接連的巧合,讓光緒的死充滿懸疑。
然而,就在慈禧讓光緒下了這兩道諭旨後的第二天,光緒向全國各地督撫頒布諭旨,意圖尋醫治病,這看起來並不像行將就木的樣子。起碼,光緒相信自己會好起來。但是,事實看起來是慈禧預見到或預謀了光緒的死。
末代皇帝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曾有這樣一段記述:“有一種傳說,是西太後自知病將不起,她不甘心死在光緒前麵,所以下了毒手。”
這種說法確有來由。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1875年),同治帝患天花病死後,慈禧太後選擇自己的親外甥、醇親王的兒子載湉為帝位繼承人,這就是清廷入關後的第九位皇帝光緒。當時,載湉年僅4歲,根本不知道朝廷的事為何物,慈禧和慈安兩宮皇太後又一次“垂簾聽政”,穩操朝政大權。光緒帝親政後,他與慈禧之間的不和與矛盾日漸加深。在康有為、梁啟超等新派思想影響下,光緒帝正視清朝外憂內患的困境,決意采納康、梁主張,實行維新變法,革除弊政,強國富民。在戊戌變法中,光緒帝與慈禧太後之間劍拔弩張,展開了一場殊死搏鬥。據史料記載,在光緒帝被囚當天,慈禧曾對他直說:“癡兒,今日無我,明日安有汝乎?”
《崇陵傳信錄》和《清稗類鈔》兩書都記載說光緒被慈禧害死。他們沒有材料,就是根據推論,因為慈禧年老了,這個時候光緒重病的時候,慈禧也病重,慈禧考慮到,如果她先死了,光緒病好了,重新執政,那就是要翻局了,所以慈禧在死之前先把光緒害死,這是這些人的看法。
光緒被李蓮英害死?
英國人布蘭德與白克浩斯合著的一本書叫《慈禧外傳》,德齡寫了本書叫做《瀛台泣血記》,這兩本書都說,光緒是被李蓮英害死的。他們的根據就是李蓮英一直跟著慈禧,怕慈禧死了之後,光緒執政,對自己不利。所以,他下手,讓光緒死在慈禧之前。
李蓮英確實是與光緒10年“囚帝”生活密切相關的人之一。而李蓮英何許人也?他為何與光緒的死有瓜葛呢?這要從李蓮英與慈禧的關係說起。
在李蓮英之前,慈禧的大太監是安得海。同治八年(1869年),安得海受慈禧派遣,乘樓船沿運河南下。曾國藩時為直隸總督,安得海過境,沒有動作。安得海行至山東泰安進香,山東巡撫丁寶楨密派人跟蹤追捕抓獲,將其送到濟南。
安得海說:“我奉皇太後命,織龍衣廣東,汝等自速辜耳!”有的官員長跪力諫,請耐心候旨。巡撫丁寶楨未等旨到,“棄安得海於市,支黨死者二十餘人,籍其輜重,得駿馬三十餘匹,黃金珠玉珍寶稱足,皆輸內務府”。先是丁寶楨上奏朝廷,慈安太後問:“法當如何?”諸臣叩頭奏:“祖製太監不得出都門,擅出者,死無赦!”丁寶楨殺了安得海,暴屍三天。慈禧對丁寶楨不僅沒有怨恨、報複,反而讓他升為總督。其中的原因,有人分析原因是慈禧年輕守寡,傳聞同安得海有男女之事。安得海暴屍三天,公示安得海的確是一個太監,從而為慈禧太後洗刷了不白之傳言。
安得海死後,李蓮英伺候慈禧。李蓮英是直隸河間府大城縣人。民間傳說他原是河間府一帶的無賴,因私販硝磺被關入監獄,出獄後改行作皮匠,所以被稱為“皮硝李”。後他來到北京,因為會梳頭,便托同鄉太監沈蘭玉介紹,進宮當了慈禧太後的梳頭太監,並受到太後的寵信。這些傳說並不完全可靠。據李蓮英墓誌銘記載,他生於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比慈禧小13歲,9歲入宮。清宮檔案記載他在鹹豐七年(1857年),由鄭親王端華府上送進皇宮當太監。
李蓮英入宮後的名字叫李進喜,慈禧太後改名為蓮英。他先後在奏事處和東路景仁宮當差,直到同治三年(1864年)16歲時,才調到長春宮慈禧太後跟前。此時,太監安得海正受到慈禧太後的寵信。安得海的死,給李蓮英留下深刻教訓,也給他提供發展的機會。李蓮英是個聰明乖巧的人,很快揣摸透了慈禧的秉性和好惡,能夠千方百計地討慈禧的喜歡。他還能“事上以敬,事下以寬”,這是李蓮英太監人生的秘訣。
同治十三年(1874年),年僅26歲的李蓮英,任儲秀宮首領太監。光緒五年(1879年),李蓮英任儲秀宮四品花翎總管。隨著慈禧太後大權獨攬,他的聲望、地位也一天天地顯赫起來。李蓮英31歲時,已經和敬事房大總管即清宮太監總頭目平起平坐。到了光緒二十年(1894年),46歲的李蓮英被賞戴二品頂戴花翎。早先雍正皇帝規定太監以四品為限,慈禧太後卻以自己的權勢,為李蓮英而違反了“家法”。慈禧太後是政治權力欲望極強的女人,又是感情脆弱、害怕孤寂的女人。幾十年來,慈禧身邊的宮女、太監換了一茬又一茬,但能善解人意的除了安得海,就是李蓮英。在《晚清宮廷生活見聞》中記載:每天三餐、早晚起居,慈禧太後和李蓮英都當麵或互派太監問候。慈禧太後在中南海、頤和園居住的時候,經常找李蓮英,說:“蓮英啊,咱們遛彎去呀!”李蓮英便陪慈禧去散步。他倆走在前邊,其餘的人遠距離地跟隨在後麵。慈禧太後有時還把李蓮英召到寢宮,談些黃老長生之術,兩人常常談到深夜。李蓮英實際上成為慈禧晚年生活中離不開、信得過、用得上的一個“伴兒”。
慈禧太後對李蓮英的寵信引起了朝廷大臣的不安。有人說,李蓮英權傾朝右、營私納賄,奔走其門者,就得到高官。甚至還有人說,李蓮英構陷帝黨及維新派。按照清製,這些指控如果屬實,李蓮英是要被砍頭的。光緒十二年(1886年)四月,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以北洋海軍已經訓練成軍,奏請朝廷派大臣前來巡閱。慈禧太後就派總理海軍衙門大臣醇親王奕譞去天津、旅順港巡閱。奕譞是醇親王,又是光緒的生父,因此要加派太監、禦醫隨行。醇親王奕譞主動要求派李蓮英隨行,以免太後對自己猜忌。醇親王奏請得到懿準,因為李蓮英代慈禧作耳目,可以通過李蓮英知道新建的海軍、港口的實情。四月十三日,醇親王奕譞抵達天津,李蓮英同奕譞、李鴻章一起乘軍艦出海,先後檢閱了大沽、旅順口、威海衛、煙台等處,五月初一日回京複命。
這時朝臣不滿之聲鵲起。禦史朱一新奏稱:“我朝家法,嚴馭宦寺。世祖宮中立鐵牌,更億萬年,昭為法守。聖母垂簾,安得海假采辦出京,立置重典。”奏折批評派李蓮英隨醇親王視察海軍。還有人說,李蓮英妄自尊大,結交地方,收受賄賂。實際情況如何呢?清代文人、著名維新派人士王小航說:醇親王離開京城以後,每次接見文武官員,都讓李蓮英作陪。他的本意在避免攬權之嫌,以李蓮英為他佐證。而李蓮英一直記著安得海的教訓,每夜不住淮軍為他準備的華麗行館,隻隨醇親王起居。醇親王見客,李蓮英穿著樸實,侍立裝煙、點煙,退歸私堂,不見外客,日夜安靜,一無所擾。當時直隸、山東的一些地方官員,想巴結這位太後身邊的大太監,但都大失所望。慈禧看了朱一新的奏折,找醇親王問明情況後,命將朱一新降級。
李蓮英在慈禧與光緒之間采取什麼態度呢?有人說他完全站在太後一邊,反對變法,陷害光緒。也有人說李蓮英生性圓滑,兩麵討好,不但慈禧太後喜歡他,光緒皇帝因為從小就受到李蓮英的看護,也喜歡他,叫他“諳達”(師傅),還誇他“忠心事主”。王小航曾講述一個故事:庚子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慈禧率光緒和王公大臣出逃,第二年回京在保定駐蹕。慈禧臨時寢宮被褥鋪陳潔淨華美,李蓮英住得也不錯,而光緒皇帝如何呢?李蓮英侍候慈禧太後睡下後,前來光緒住處探望,見光緒在燈前孤坐,無一太監值班。李蓮英一看,十分驚訝!光緒皇帝竟然沒有鋪蓋。時值隆冬季節,天寒地凍,無法入睡。李蓮英立即跪下,抱著光緒的腿痛哭說:“奴才們罪該萬死!”並且親自把自己住處被褥抱過來給光緒帝使用。光緒回到北京以後,回憶西逃的苦楚時曾說:“若無李諳達,我活不到今天。”
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後死後,李蓮英辦理完喪事,於宣統元年(1909年)二月初二日,離開了生活51年的皇宮。隆裕太後準其“原品休致”,就是帶原薪每月60兩白銀退休。李蓮英死於宣統三年(1911年),終年64歲。李蓮英死後,得到清廷祭奠銀1000兩。北京恩濟莊太監墓地修造了一座豪華的李蓮英墓,“文革”時被毀。
從這些史料中可以看出,李蓮英跟光緒的關係並非緊張到讓李蓮英要殺光緒的地步。那麼光緒的死到底與誰有關係呢?
袁世凱毒害光緒?
曾經是清宮禦醫的屈貴庭在《逸經》雜誌二十九期上發表一篇文章說,在光緒臨死的前三天,他最後一次進宮為皇上看病,發現光緒本已逐漸好轉的病情卻突然惡化,在床上亂滾,大叫肚子疼。沒過幾天,光緒便死了。
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一書中談到,袁世凱在戊戌變法時辜負了光緒的信任,在關鍵時刻出賣了皇上。袁世凱擔心一旦慈禧死去,光緒決不會輕饒了他,所以就借進藥的機會,暗中下毒,將光緒毒死。溥儀說,他聽一個叫李長安的太監講過,“光緒在死的前一天還是好好的,隻是因為用了一劑藥就壞了。後來才知道這劑藥是袁世凱使人送來的。”
光緒皇帝生前最恨的,就是袁世凱。據夏仁虎《舊京瑣記》中說:戊戌政變之後,光緒皇帝被囚禁在瀛台,“日書項城(按即袁世凱,因其為河南項城人,故稱袁項城)名以誌其憤”。光緒臨死之前,在紙上寫了幾個字,私下遞給隆裕,上麵寫著:“殺餘者某人。”這個“某人”就是袁世凱,所以,隆裕親政後,第一件事就是罷免了袁世凱。還有的史料說,光緒常常畫一個小人兒,寫上袁世凱的名字,然後用箭來射,以此解悶消恨。
光緒為什麼這麼痛恨袁世凱呢?因為正是袁世凱的告密,導致了變法的失敗。變法失敗後光緒被囚瀛台,維新變法六君子斷首菜市口。在光緒皇帝看來,袁世凱是造成維新變法失敗這一後果的第一號罪魁。
袁世凱也知道光緒特別恨他。因此他非常害怕慈禧賓天之後光緒重新執政會殺了他。所以,他確實想先下手,害死光緒。劉禺生的《世載堂雜憶》中說,袁世凱身邊有個智囊名叫楊杏城,給袁世凱出主意:商之李蓮英,毒死光緒皇帝。果然,慈禧病危,光緒倒先死了。
從這一點來說,光緒被毒殺,袁世凱當然是第一個“嫌犯”, 因為他有“作案動機”。由此看來,毒死光緒皇帝的,必是袁世凱無疑了嗎?
據劉禺生的《世載堂雜憶》中說,袁世凱的智囊楊杏城,用重金從外國人那裏買來了一種無色、無味、入口即死的劇毒藥水。曾經也是袁世凱智囊的趙秉鈞,後來被袁世凱任命為直隸都督,因為反對袁世凱稱帝,就被袁用楊杏城的藥水毒死了。
袁世凱死了之後,楊杏城退居上海,娶了兩個年輕貌美的小老婆,一個叫小白菜,一個叫小菠菜。有一天,他從外麵回來,發現自己的兒子正跟他的兩個小老婆同榻而眠!他氣得要死,聲稱要把他們全都處死。不料,小白菜先下了手,將他保存的劇毒藥水滴入他的茶中,把他毒死了。
如果楊杏城的這些故事屬實,那麼可以肯定地說:光緒皇帝不是袁世凱毒死的。為什麼呢?首先,楊杏城預備的毒藥肯定不是砒霜——砷的氧化物,應該是氰化鉀之類的劇毒化學藥物,有一兩滴入口,人即可斃命。而考古人員得出的結論是,光緒皇帝死於砷中毒,而不是其它什麼毒藥。遺體內大量殘留的砷表明,光緒生前食入的毒藥較之楊杏城的藥水,毒性要低得很多。
再者說,袁世凱雖有毒死光緒的動機,卻沒有作案的機會。因為他無法靠近內廷,無法接觸到光緒的食物。所以劉禺生的《世載堂雜憶》中說,楊杏城為袁世凱獻策,要“商之李蓮英”。李蓮英給人的印象是異常狡猾,正史的評價則是一生小心謹慎。這種性格的人,肯接受袁世凱的收買去做殺害皇帝的事情麼?做這種事情無論成功與否,都難逃一死,萬一敗露,還要滅門九族!李蓮英不會想不到這些。所以,即使真的“商之李蓮英”了,李也不敢跟他袁世凱合作鋌而走險。
《世載堂雜憶》也證明了這一點:“商之李蓮英……蓮英曰:此子命運甚長,宜作萬全計”,說明李蓮英婉言推脫了此事。
隆裕謀殺親夫?
細分析起來,如果說是慈禧害死光緒的,按她當時的病情來看,她已經無力安排毒殺光緒了,就是安排人,可能也不會有人聽她的而為自己留下後患。
當時身在宮外的袁世凱也不可能有機會下手毒害光緒。李蓮英對慈禧惟命是從。可是他內心裏還是非常同情光緒的,在“西狩”路上,他曾經冒著得罪慈禧的風險將自己的被褥獻給光緒,光緒對他的印象也挺好,甚至說沒有他自己將會更加受苦。在慈禧命懸一線之時,他應該不會去毒殺和自己關係尚好的光緒。
實際上,殺害光緒的最大嫌疑人可能是隆裕皇後。
首先是光緒傷害她很深。隆裕的母親是慈禧的胞妹。因此,隆裕7歲開始就在慈禧身邊長大,後來被強指給比自己小三歲的光緒為後。在指婚的現場,光緒就不想將定親的信物給她,是在慈禧的威逼下,她才拿到了信物。
光緒帝在大婚之夜隻對她客氣有加,沒有親近她。對於隆裕的娘家,光緒也十分無禮。當時,有一婚俗,就是在大婚第四天,皇帝要宴請皇後娘家,光緒借口勞累過度,取消了婚宴,還把筵宴禮分賜給在京王公大臣。作為女人一生中最風光的事情,就讓光緒給砸了。如此,隆裕皇後能不記恨光緒嗎?
而且,二人有夫妻之名,沒有夫妻之實。光緒最愛的是珍妃,隻有和珍妃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有說有笑,而一見到隆裕他就板起麵孔,而且根本不到皇後的宮中去。一次隆裕請安之後,光緒命她退下,但是她裝作沒聽見,盛氣淩人地看著珍妃等人。光緒盛怒之下,竟將隆裕的一枚價值連城的發簪(乾隆時的遺物)擲得粉碎。從此兩人更加互相銜恨。
1894年10月,珍妃被慈禧降為貴人,並且遭到“褫衣廷杖”的當眾羞辱,最主要的原因是隆裕向慈禧密報珍妃對她“大不敬”。在宮中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宮女一般是不許打臉的”,而這一次,隆裕打了珍妃的嘴巴,這樣一來,光緒對隆裕的態度更加惡劣。
由於婚姻不幸,又受慈禧感染,隆裕心狠手辣。隆裕在宮裏是最不得人心的,脾氣很壞,因為得不到皇上的寵愛,身邊沒有一個貼心的人,底下人都怕她亂發脾氣。她經常找碴打罵宮女,就是對小動物也缺少慈愛之心,她養的貓不超過半個月,就會被她打走或者踩傷踩死。須知,那時養貓是宮女們重要的消遣事,她卻不怕犯眾怒而幹此殘忍的事情,可見心腸歹毒。
最重要的是,她撞上了一個時機。慈禧病重之後,宮中大事小情由她主持,而且她居然能打理得井井有條。為慈禧畫像的英國人加爾女士在自己的作品《慈禧寫照記》中的描述說:“皇後(隆裕)其才能如何,雖不可知,然當太後退休(指患病後)之際,宮中諸事,皆由後勾當之,其舉措井井,殊不亞於乃姑也。”
如果光緒不死,在慈禧過世後出來執掌朝政,可能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廢掉皇後,祭奠珍妃,加封封號。這是任何人都能料得到的。所以,隆裕有理由鋌而走險,毒死光緒以維持自己的權威。
光緒被軟禁之後,隻有她陪在身邊,禦醫給皇帝看病用藥都必須經過皇後過目。雖然光緒體弱多病,但能照常每天給慈禧請安,身體並沒有什麼大礙。可是,突然之間就殯天了。有人說是吃了慈禧賜給的酸奶,也有人說就是藥中有毒。但無論哪樣,這些東西都必須經過隆裕之手,她是脫不開幹係的。光緒之死在所有嫌疑人裏,無疑隆裕的嫌疑是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