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帝國主義與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列寧創建的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腥風血雨之中。列寧領導蘇聯人民從事著人類曆史上最宏大的創造性偉業——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其後,列寧的事業由斯大林繼承,逐漸形成了蘇聯的社會主義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世界上崛起了一個社會主義陣營,從此形成兩極冷戰對峙的世界政治格局。從社會主義國家一出生,世界上一切反動勢力就糾集在一起,用盡軍事進攻、政治幹涉、經濟封鎖、冷戰對峙、和平演變等種種手段,企圖扼殺新生的社會主義。因而所有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的鞏固與經濟政治建設都是在與西方發達壟斷資本主義的艱難較量、不懈鬥爭中推進的。
二戰後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推動著人類社會生產力的飛躍,逐漸把世界推進到以和平、發展為主題的新時代。為了適應時代前進帶來的新挑戰,世界各國都圍繞增強國力的目標掀起改革熱潮。在世界的改革潮流中,社會主義國家都先後提出改革的問題,蘇東一些國家在改革中轉變方向,由否定以往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錯誤到全盤否定曆史、否定共產黨的領導,放棄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從而在改革中迷失了社會主義方向,結果導致政權夭折、政黨解體。經過兩年多的政治劇變,蘇東地區9個社會主義國家通過分裂與重組,形成了27個政治取向已不是社會主義的國家。但是,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通過改革開放,開創出社會主義的新局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中國大地欣欣向榮,造就了20世紀最壯觀的奇跡之一,給社會主義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越南、老撾、古巴、朝鮮等堅持社會主義方向,也根據本國國情,探索各自的改革發展,已經或正在取得明顯的積極效應,社會主義事業在這些國家繼續推進。
概括起來看,社會主義在20世紀既取得了震驚世界的輝煌,也以自身的嚴重挫折而在世紀末再一次震驚世界。目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現狀就是“大挫折”與“新局麵”同時並存。正確分析發生挫折的原因,認真汲取經驗教訓,從而把“新局麵”發展成21世紀社會主義的新輝煌,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曆史責任。
(二)正確認識和把握社會主義進程曲折的複雜原因
曆史事件的發生都是有其具體的原因和規律可循的,蘇東劇變、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發生嚴重挫折也是如此。為了更好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了在加深思想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堅定共產主義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信念,我們非常有必要對蘇東巨變、社會主義進程發生曲折的原因作些理論和實踐上的分析與思考。
人們平時總是說,“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事實也正是如此。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來講,事物的發展都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其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但道路是曲折的。就人類社會的曆史發展看,無論哪一種新的社會製度的產生和發展,都要經過相當的艱難曲折過程。在中國,封建製取代奴隸製,最後確立大一統的封建社會,經過了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幾百年的廝殺。在歐洲,資本主義製度取代封建主義製度,英國經曆了48年複辟與反複辟的鬥爭,法國則經過了86年的反複較量。以一種剝削製度取代另一種剝削製度尚且經過如此的反複鬥爭,而徹底消滅私有剝削製度,建立嶄新的公有製社會,更是異常艱難,決不可能一帆風順。新的社會主義製度在其生長過程中,經曆曲折、局部失敗乃至暫時的倒退,都是不足為怪的曆史現象。因此,鄧小平同誌《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談話要點》中指出:“從一定意義上說,某種暫時複辟也是難以完全避免的規律性現象。”但我們要相信,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這是不可違抗的曆史規律。曲折是正常的,局部的、暫時的失敗也是難免的,社會主義在曲折中前進的“大方向”是誰也無法改變的。
當然,蘇東巨變、社會主義進程出現曲折的許多原因,我們應該認真去研究、去思考、去分析。目前,學術理論界在深入考察研究的基礎上,已經從不同角度對這個問題給出了答案。歸納起來看,至少有以下四個方麵:
第一,社會主義製度的產生、發展一直是處在與強大的資本主義相鬥爭的不利於新的社會製度健全、完善和發展的環境中。社會主義製度與資本主義製度之間的鬥爭,本質上是現當代人類社會剝削階級與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生死搏鬥。國際、國內階級鬥爭的長期存在,構成了20世紀整個社會主義曲折發展的大背景。前麵我們已經談到,從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起,整個全球的反動勢力就糾集在一起,不惜一切力量來扼殺社會主義。它們起初的直接軍事圍剿、武裝幹涉都以失敗而告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一個社會主義陣營屹立在世界的東方,使整個世界的政治力量對比發生了重大變化。西方帝國主義不僅用武力難以消滅社會主義,而且社會主義的存在與強盛日益威脅著資本主義的生存和統治。因此,它們結成反對社會主義的所謂“神聖同盟”,先後采用冷戰對峙、經濟封鎖、思想滲透、和平演變等手段,企圖顛覆社會主義國家政權,把社會主義國家重新納入資本主義的體係,成為它們的附庸。以和平演變為主要手段,打一場無硝煙的戰爭,是國際反社會主義敵對勢力的長期既定戰略。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西方國家利用蘇東社會主義國家實行改革和在發展中遇到困難的時機,對蘇東國家發動強大的思想攻勢。一方麵,它們加緊從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麵進行滲透,支持前蘇聯、東歐國家內部的反對派進行反社會主義的活動;另一方麵,它們在蘇東國家國內經濟狀況惡化、改革陷入困境的情況下,以經濟援助為誘餌,施加強大的政治壓力,誘使這些國家的改革偏離社會主義方向。在上述步驟得手後,更是直接插手蘇東國家的內部事務,最終迫使這些國家社會主義政權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