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娘很了不起!這酒,我收下了!”仍潭笑了,並示意管家收好酒。管家從少康手裏接過酒,走了出去。
“裏長,感謝您收下秫酒!”少康躬身作揖。
“隻是我有一事糊塗,我幫過你家嗎?”仍潭說“糊塗”,其實並不糊塗。
“沒有!”少康實話實說。
“你豈不是說了假話?怎能取信於人?”仍潭有些不高興。
“您雖然沒有幫過我家,但是您幫過仍落村眾多家庭,比如仍鬆、仍義正,仍遠等。”少康的理由很充足。
“我幫過他們,你為何送酒於我?”仍潭的確有些不明白。
“因為他們是我的結義兄弟。您幫了他們家,就等於幫了我們家。”少康鎮定地說。
“你還挺講義氣的!”仍潭的言語中含著欣賞。
“額娘說,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人貴有相知,何必骨肉親?落地為兄弟,情誼勝手足。”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從少康的言談中可見後緡的教導有方。
“我欣賞你的額娘!也欣賞你的義氣!不過,與朋友交,須言而有信。你說你是仍落村人,不是吧?我可從未見過你!”仍潭一針見血,再一次揭露了少康。
“我確實不是仍落村人,但我的心在仍落村。因為仍落村有我的好兄弟,也有您這樣的好裏長!”少康的確能言善辯。
“你如此的奉承於我,恐怕有求於我吧?”仍潭的嘴角略過一絲不易覺察的笑意。
“裏長明察,我欽佩不已!有道是‘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我求您救我兄弟,還有我兄弟的被人搶去的三頭牛!”這時少康提出請求,可謂水到渠成!
“那你兄弟和牛現在何處?”仍潭果然是體察民情之人。
“兄弟下落不明!牛,應該在裏長的牛圈裏!”少康步步提醒。
“我怎會做出此等惡事?你憑空汙蔑人,真是豈有此理!”仍潭顯然生氣了。
“不是裏長為之,而是您家少爺仍雄耶為之。”少康趕忙澄清。
“此兒不爭氣,常常壞我名聲。管家,叫雄耶過來,問話。”仍潭對這個兒子很是憤懣。
“諾!”一直站在門口的管家應聲出去。
不久,管家回話:“裏長,少爺出門,還未歸來。”
“那我們去牛圈看看,有沒有他說的情況?”檢驗這個少年的時刻到了!
偌大的院子,他們七拐八拐便到了牛圈。隻見仍遠被吊在牛圈頂梁上,嘴裏塞著東西;身上那些被鞭子抽的血痕,曆曆在目。多出來的三頭牛,被拴在同一個木樁上,頭耷拉著,無精打采的樣子。
“看來,實有其事,真乃家門之不幸啊!還望少年海涵!”仍潭對少康說完,便對管家說,“把人放下來,把牛還給人家。等仍雄耶回來,家法處置!”
“裏長英明,實是百姓之福分!”少康再次躬身作揖。
“小小少年,如此伶俐,很是難得!你和令妹——多大年紀?”仍潭對少年的興趣,越來越濃!
“我十四歲,妹妹十三歲!”少康一本正經地回答。
“小小年紀,便有如此胸懷,我實在佩服!須叫仍雄耶向你學習!”裏長對兒子仍雄耶還是很有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