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天時地利人和(1 / 2)

“我的條件很簡單,對你們也有好處。隻需要你們願意把你們黃巾軍自己實在養不活的人送到我們的治下。”劉義遜此話一出,那五個人同時變色。”

脾氣比較急躁的小矮子頓時忍不住了,“嫩這是拿俺們當傻子了呀!要是把我們治下的人口都送到你們那裏,我們拿什麼自保,你們還會履行承諾嗎?不行,絕對不行,俺絕對不同意。”

王胖子和大鼻子,他們四個臉色也有些難看,顯然覺得劉義遜這話有些侮辱他們的智商。

“聽我說,”劉義遜揮手打斷道。

大鼻子也跟著勸了一句,“劉先生怎麼可能會提出這麼不可理喻的要求,肯定還有什麼話沒有說出來,你先靜一靜。”

小矮子隻能強行壓製住自己內心的怒火,語氣變得森然,“俺倒要看看嫩嘴裏能說出什麼來?”

劉義遜也不介意小矮子的態度,隻是加重了聲音說,“我不是在掠奪你們治下的人口,我什麼時候說過要讓你們把所有的青壯都送過來了。”

小矮子聽了這話氣也消了不少,但是臉上的不滿還是沒有消散。而大鼻子知道劉義遜已經做出了很大讓步了。

黃巾軍又不是牛鬼蛇神,他們也是人。大漢朝不要就算了,因為他們家大業大,不缺這點兒。可一心擴充實力的諸侯為什麼也都願意不接受他們呢?很簡單,因為諸侯們不想要黃巾軍的老弱病殘。老弱病殘不但不能從事生產,還要耗費亂世中本就為數不多的糧食。信奉利益至上的諸侯們,誰會做這種賠本的買賣?

其實這種對老弱病殘的嫌棄由來已久,早在上古時代就有,尤其以老人的情況最為嚴重,同樣是因為糧食的問題。

到了秦朝,據說秦始皇忌憚那些年紀大的老人會有見識,於是命令60歲以上的老人通通都要被坑殺。

漢代以孝治天下,這種情況終於得到了一定的遏製。可是還是存在過了六十歲大壽之後,老人們會被送到建好的墳墓裏等死。沒有修建好的就在墳墓裏等著,每天兒女來送飯,親眼看著墳墓上方的最後一塊兒亮光消失,然後一切歸於平靜。這種墳墓的名字很多,有叫瓦罐墳的,有叫知死墓的,有叫模子墳的,名字各異。後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這種情況越來越少見,可是各地仍有殘餘。

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後,國家大力打擊這種行為,才慢慢消滅了這種陋習。後來袁大大解決了困擾中國人幾千年的吃飯問題,這種陋習才被徹底解決。致敬!

其實老人們一生苦難,費盡力氣養活子女,受到這樣的待遇是很殘忍的。他們是因為年紀大了幹不動了,而不是因為懶惰。兒女們應該多照顧他們,讓他們安享晚年,也不負年幼時哺育之恩。

可對於黃巾那些青壯來說,別人眼裏的老弱病殘是他們的父母妻兒,兄弟姐妹。他們寧願做個黃巾賊,活活餓死也絕不拋棄他們。

當初曹操擊敗黃巾軍,收降的人眾超過了10萬。這批人願意投降他也正是由於他不分男女老幼的約定,否則唯有戰至最後一兵一卒這一個途徑。有人不由想問,憑什麼曹操就這麼膨脹,敢不分老幼的大肆收編黃巾呢?

劉義遜想說,因為他“趁”。

其一,曹操剛到兗州的時候,因采納陳留人毛玠的建議而“修耕植,畜軍資”。於是各個諸侯都在忙著搶奪地盤兒,爭奪名位時,曹操在默默的賣力種田。老天爺也給麵子,初平二年到初平四年的三年時間內,黃河中下遊地區沒有發生過一次大規模的水災,旱災和蝗災。這是曹操的天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