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霸想坐收漁翁之利,劉義遜想踏踏實實地治理地方,可是有人偏不讓他們安心。不錯,這個人正是曹豹。
討董失敗,天下所有人就都看懂了。皇帝還是皇帝,大漢卻不再是大漢了。
堂堂的東郡太守橋瑁,隻是因為與上司劉岱不合就被殺了。一旦官軍開始火並,誰才是犯上作亂的賊寇?
天下人不知道,天下人也知道。一句老話,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這隻是個開始,袁紹強奪韓馥冀州,劉表襲殺孫堅,袁術曹操激戰……亂世之中,誰都要來分一杯羹。
陶謙想要力挽狂瀾,聚集一批刺史、太守和名士大儒十數人廣發檄文,聯名表奏車騎將軍朱俊為太師。
或許是因為吃了袁紹的虧,陶謙想要再次聯合討伐董卓殘部李傕。隻不過後來被賈詡用計賺朱俊入朝,餘者無以服眾人,其事遂罷。
袁紹與另立幽州刺史劉虞為帝,幸虧劉虞忠於漢室,堅決不肯,否則豈不是兩漢並立,國有二主。
事情雖然失敗了,效果卻已經達到了。天下所有人都已經認識到,大漢已是日薄西山。
從那時候起,曹豹就在為自己謀劃後路。他主動與陶謙的兩個兒子交好,好吃好喝的伺候著,要什麼給什麼,還瞞著陶謙調撥士卒陪陶商打獵。
曹豹覺得陶商笨一點兒沒關係,這不是有他嗎?越笨越好掌握呀。
可是有一點他沒料到,那就是陶謙。這人也太狠了吧,上古的大禹都忍不住傳位給自己的兒子,你居然TMD要把江山讓給外人,吃錯藥了吧?
你是堯舜再世啊,還想再重啟禪讓製。
讓就讓吧,你讓給我不行嗎?讓給劉備,他有什麼呀?哪點比得上我?大頭兵一個,把徐州交到他手上,他會治理嗎?
誰料陶謙一讓未成,還有第二次。當時曹豹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要是劉備上了位,他還能落好。
雖然因為劉備的假仁假義,陶謙沒有成功,可是誰知道他什麼時候又會發了瘋。
不行,這樣下去絕對不行。
曹豹一麵繼續和陶商交好,留作後路。另一麵決定主動出擊,徹底粉碎劉備在陶謙那裏留下的好印象。
劉備身邊那個年輕人太可怕了,盡管事實告訴他曹操撤兵是因為呂布偷襲的原因,可是他勸劉備送出那封信的時候,那副智珠在握的模樣,曹豹怎麼也不能相信這件事情,和他一點關係也沒有。
————————————————
劉備傳來了消息,相縣打下來了。可劉備和關羽抖擻精神,他們決定乘勝席卷整個沛國了。
可意外很快發生了,曹操和袁術動了。
曹操麾下將領朱靈率兵三千進駐碭縣,沛國西部的六座縣城,他大軍半天就能到達。數量是不多,可是以劉備如今的實力,吃不下。
如果說曹操的兵馬是因為劉備攻克風險而打草驚蛇的話,那袁術就來的很沒有道理了。
曹操當初把袁術打的屁滾尿流,一路逃回淮南,從此是談曹色變,他怎麼會突然撞起膽子,兩路夾擊沛國南部,而且很快就把大軍推進到竹邑,一個距彭城國都不遠的地方。
曹操撤軍才過了幾天呀?這反應也太迅速了吧。
劉義遜一頭霧水,不知道袁術這一次為什麼動得這麼快,這麼幹脆。
可是彭城來的人讓他瞬間就明白了。
來人說彭城糧食不夠了,要從其他州郡周轉協調,請他們略等一等。
等一等?劉義遜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旦戰事稍緩,曹操能坐視劉備壯大嗎?還能找到這麼好的機會嗎?
劉義遜問來人要周轉多長時間?因為要是時間短的話,他們的存糧還能撐一會兒。
來人打的一手好太極,說,“這我就不知道了……這事不歸我管……要不您去找我們上級聊一聊……巴拉巴拉,劉義遜夢回前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