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抽薪止沸(1 / 2)

一瞬間,劉亨想到了很多。

為什麼當初已經和太史慈做好了不受重用就來投靠劉備的約定,可幾個月過去了,太史慈那邊一點消息也沒有呢。

劉亨試著從太史慈的角度來看待這件事,拒絕了還是平原相的劉備,現在又怎麼好意思來投靠身為豫州刺史的他呢?

唉,臉麵啊,臉麵,越是覺得自己走的路是對的,等發現走的錯的時候,就越是無力回頭。

用太史慈來看田豫,結果也是一樣。今日與他的情誼愈是深厚,等劉備得誌的時候,他聞名來投的阻力就越大。

智者不應該兩次踏入同樣的陷阱,劉亨在一步步成長。

“我為國讓計,不如先回漁陽侍奉老夫人一段時間,或三五日,或五六月,全看老夫人的身體狀況。等國讓覺得老夫人可以長途跋涉的時候,再把他老人家一塊兒接到徐州來。不知國讓意下如何?”

劉亨的話正戳進田豫的心窩裏,田豫知道劉亨在給自己台階下,卻也為他的自信所驚詫。

他跟隨劉備不是一天兩天了,自認為劉備麾下的所有實力他都已經看清楚了。劉備雄姿傑出,關羽張飛也是一時良將,可是他們都沒有用武之地。

原本跟隨劉備救援徐州之後,他就該走的。隻是陶謙那一句,願以徐州相讓的話讓他留了下來。

倘若劉備真的得到了徐州,那就不僅僅是關羽張飛,他也能夠被重用。與天下英雄交手,金戈鐵馬,王圖霸業不是空談。

可是自下邳之後,陶謙和劉備已生齟齬,田豫徹底死了這條心了。

願意和劉備同甘共苦的人,比如關羽張飛,自然是披肝瀝膽,誓死不渝。

可田豫這樣的人也不應該被苛責,人人都是有家有業,他們代表的不是自己一個人。鄉裏的指指點點,親朋的冷嘲熱諷,至親失望的眼神,還有鬱鬱不得誌的自己,每一個都很難克服。

劉亨太懂得這些了。

田豫不知道為什麼劉亨有這樣的自信,劉亨智計百出,看事情向來很準,田豫承認他絕非泛泛之輩,但這樣就能夠改變徐州的局勢嗎?

有誰能夠說服陶謙把本該屬於自己的基業讓給劉備,徐州最大的士族陳家保持中立,遑論徐州大部分兵力都被敵視劉備的曹豹所掌握。

這三股最大的勢力都不屬於劉備,他擁有的是什麼?區區一個糜竺,亦或是因為政績向劉備靠攏的蕭建。

這些對於普通人而言或許很了不起,但對想要稱霸一方的諸侯來說,的確提不上台麵。

“國讓意下如何?”劉亨又一次開口,兩雙明亮的眼睛始終注視著田豫,好半天才眨一次眼睛,什麼也沒說,可田豫沒來由的感受到一股發自內心的自信,像是在說,我能做到,你隻需要看著就行。

田豫點了點頭,看著就行。

劉亨沒有把田豫留下來等待的意思,因為那樣會給田豫壓力。相反,如果讓他回到北方,一方麵顯示了劉備的仁心,另一方麵也是在告訴田豫,來去自由。

如果到時候我做不到,你也不用顧及我們的想法,隻是一句母親身體不好,難以長途跋涉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