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1 / 2)

《百年見證》由首長口述,康永保同誌負責記錄、修改和整理,我負責打印、校對(從這層意義上來說,我是首長回憶錄的第一位讀者)。在正式寫作之前,首長給我們定了三條原則,現在看來,本書完全達到了首長的要求。

一、能弄準確的一定要百分之百弄準確,不能百分百弄準確的絕不能弄錯。實事求是,不能存在主觀因素,不能故意誇大或縮小,之前出版有誤的,不能為了統一而放任,要堅決更正過來。如首長在朝鮮戰爭期間由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授予的一級國旗勳章和一級獨立自由勳章的照片和標誌有誤,本書進行了更正;又如首長主政湖北期間建設的武鋼 4號高爐(之前寫的是5號高爐)和高爐的容積,首長覺得不準,通過湖北檔案館、武鋼廠等多方核實後,最終進行了更正。在對戰鬥戰役的描述中,不論職位高低,該對指揮員進行批評的一定要批評。如在 1932年年初,首長作為一○八團二連政委接應一○七團歸建上杭,先是不合常規地被派為前衛連,後與敵接觸苦戰,而一○七團卻不來增援,二連死傷慘重,首長對一○七團團首長的批評就毫不隱諱。該自己承擔責任的一定要深刻檢討,不要推脫。如對朝鮮戰爭第五次戰役第二階段作戰的失利,雖是因上級提前發起戰役而導致部隊不能及時進入陣地,但首長進行了深刻的檢討,主動承擔了作為一名軍長應該擔負的責任。

二、以“我”為線索,多突出戰友和同誌們,凡是知道戰友名字的一定把名字加上,有照片的把照片加上,不管是健在的還是已故的,有重要影響的要另起章節。所以本書才會有數篇悼念戰友的文章,才會有那麼多與戰友的合影。首長對戰友的那份情懷絕不是我等晚輩所能感同身受的,每當電視、報紙上播放、刊登某位老首長、老同誌逝世的消息,沉痛的心情便會立刻顯現在首長臉上和言行上,寢食不安,鬱鬱寡歡,以至於我們公勤人員不得不偷藏報紙。在首長身邊多年,很多次聽到關於首長與戰友之間的往事,印象深刻的是對犯了錯誤的部下或戰友的形容:那個家夥,不聽招呼,自作主張,唉,可惜了……語氣中沒有絲毫責怪之意,而“恨鐵不成鋼”的扼腕歎息之情則溢於言表。

三、語言上通俗易懂,結構嚴謹明晰。不追求詞藻的華麗,但背景、前因後果、時間、地點、人物都要敘述明了,銜接上要嚴謹,要精簡,層次分明。

在正式寫作階段,有兩方麵讓我由衷地佩服,可以說是五體投地。一是首長縝密的思維。哪些先寫,哪些後寫,哪些詳寫,哪些簡寫,涉及的內容需要在什麼書上查證等,首長雖沒有書麵上的計劃,可安排得縝密無暇,運籌於心。二是首長的記憶力,不管是一年前,還是五年十年前,就算是三十年五十年前的事情,首長都能完整地回憶出來,就像電腦一樣精準,讓人難以置信。我想,這也許是他能成為我軍高級將領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百年見證》由首長口述,康永保同誌負責記錄、修改和整理,我負責打印、校對(從這層意義上來說,我是首長回憶錄的第一位讀者)。在正式寫作之前,首長給我們定了三條原則,現在看來,本書完全達到了首長的要求。

一、能弄準確的一定要百分之百弄準確,不能百分百弄準確的絕不能弄錯。實事求是,不能存在主觀因素,不能故意誇大或縮小,之前出版有誤的,不能為了統一而放任,要堅決更正過來。如首長在朝鮮戰爭期間由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授予的一級國旗勳章和一級獨立自由勳章的照片和標誌有誤,本書進行了更正;又如首長主政湖北期間建設的武鋼 4號高爐(之前寫的是5號高爐)和高爐的容積,首長覺得不準,通過湖北檔案館、武鋼廠等多方核實後,最終進行了更正。在對戰鬥戰役的描述中,不論職位高低,該對指揮員進行批評的一定要批評。如在 1932年年初,首長作為一○八團二連政委接應一○七團歸建上杭,先是不合常規地被派為前衛連,後與敵接觸苦戰,而一○七團卻不來增援,二連死傷慘重,首長對一○七團團首長的批評就毫不隱諱。該自己承擔責任的一定要深刻檢討,不要推脫。如對朝鮮戰爭第五次戰役第二階段作戰的失利,雖是因上級提前發起戰役而導致部隊不能及時進入陣地,但首長進行了深刻的檢討,主動承擔了作為一名軍長應該擔負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