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章節 chapter 193 最後的地老天荒(三)(2 / 2)

司漠至今不知曉,當年的車禍是蘇米抑鬱症爆發後自殺的行為,而蘇米也不知曉,司漠若不是在耶路撒冷見到了這樣生不如死的她,也不會在回國後漸漸關注到她,一步步引導她走進司家。

“那時的我肯定很悲傷。”蘇米低低地說道,一個人若不是悲傷到極度,定然不會長途跋涉,在巴以這樣緊張的局勢下,冒著生命危險前來耶路撒冷。

司漠抱住她,沉沉地說道:“那都是過去了,以後有我在你身邊。”

她努力揚起一個微笑,點了點頭,說道:“我們走吧。”

她回頭看了一眼跪在哭牆前哭泣的教徒們,看著他們悲傷而虔誠的麵容,沉默不語。

他們向著哭牆左邊1500英尺長的地道走去,地道另一端連接著耶穌受難前走過的那條“悲哀之路”,地道中途有一處最接近聖石清真寺,從那裏向內100英尺,30英尺之上的地方,就是曾經供奉著“約櫃”的猶太教聖殿內殿遺址,那裏是“猶太民族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要進去嗎?”司漠低低地問道。

蘇米搖了搖頭,他們沿途經過數個軍事檢查點,返回到舊城。熙熙攘攘的人流,修道士、教徒、勞動者、警察、士兵、學生、遊人、乞丐......

這便是真實的耶路撒冷,如此的矛盾:富有,貧窮;國際化,卻被一再分割;燭光為朝聖者照亮蒼老容顏;誘惑為旅遊者而設重重迷障;這些或許都是批評家要找的證據。無論如何,她想,再沒有什麼地方,會象耶路撒冷一樣,能夠令人陷入深思。

他們在耶路撒冷停留了三日,走過新城和舊城後離開。

離開的時候,蘇米看著滿街的武裝力量,以及這座百孔千瘡的城市,低低歎息。她想,她不會再來耶路撒冷,她已不需要尋找救贖,她的救贖一直都在那裏,一轉身便能看見。

耶路撒冷是他們蜜月旅行中必去的一站,最後一站是拉薩。到拉薩時,兩人都沒有高原反應,在大昭寺附近密集之處找了一家客棧住下來。

司漠走過五大洲多處地方,卻從來沒有來過拉薩,他們到的那一天,前去大昭寺看朝聖的藏傳佛教徒,很多的遊客在大昭寺廣場曬太陽,然後有人驚呼:日暈。

蘇米抬頭,第一次感覺離天堂這般近。太陽消失不見,隻留下一圈圈五彩的光暈,拉薩的天空上方,祥雲朵朵,遠處雪山林立,高原之上,竟唯美至廝。

遊客們紛紛拿出相機,拍攝著這樣的奇景。長居拉薩的人說道:“這樣的現象每年都會發生,這塊土地上富有奇跡。”

她回頭看著司漠,司漠朝著她低低一笑,沒有言語。

第二日,日暈的現象在各大報紙上刊登,其中最美麗的一張照片便是在大昭寺上空拍攝的,那時司先生和蘇小姐正手牽手站在大昭寺的廣場上仰頭看著日暈。有些東西一旦定格便是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