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球麵:美國媒體應該歌頌希特勒,希特勒比天皇表現更好。
#頂層設計#戰前,采訪過李鴻章的《洛杉磯時報》記者弗蘭克·卡彭特也采訪過伊藤博文。他在報道中說,伊藤博文有著寬闊的前額和深邃的目光,雖然隻是推動日本向現代化方向進步的諸多政治家之一,但多虧了他,日本才日趨接近世界強國。伊藤博文無愧於“日本的李鴻章”這一稱號。
@金色球麵:發動侵朝侵華戰爭的就是他。
@用戶3777569070:比喻怪怪的。
#頂層設計#甲午戰爭前,明治天皇用餓肚皮的方法給文臣武將起“帶頭作用”——日本軍人得知後涕淚橫流,呼號喧囂之聲滿營。那時到日本去的中國人有的帶回日本天皇靠牙縫裏摳肉來供養海軍的見聞,在京城裏竟被傳為笑談。人們說:“東洋小夷,畢竟是東洋小夷,這麼幹,也不怕讓人笑話!”
@認真的幸福永遠堅持:“怕人笑話”這種想法毀掉了多少事?
@郝以東:焉能不敗?所謂的中華文明啥的都是吹給自己聽的。
@Xingmuwang:看不起別人就是貶低自己。
@西文佑東:殊不知,人家是臥薪嚐膽!
#頂層設計#1887年3月,正當中國準備挪用海軍購艦專款之際,日本天皇諭令從皇室內庫中提取30萬日元(相當皇室經費十分之一)作為購艦用費。諭令即出,全國追從,至當年9月,集資即達100餘萬日元。兩相比較,可見大清帝國敗在國體政體上。甲午之戰,其實首先是兩種社會製度的較量。
@楊錦麟:讚成是兩種社會製度的碰撞與較量!
@端莊的小母狼:是觀念的較量:大清帝國不知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華夷往來限於朝貢貿易”,外麵已是堅船利炮,自己還是冷兵器時代,農耕國度啊!
@阮小二小五小七:不僅是製度,也包括人性的較量,反正二者皆完敗。
@瓦格納羅蘭:大清得意於皇族統治,漢臣臣服,四夷賓服,4萬萬泱泱大國,洋人該與我朝建立大國關係。
#頂層設計#據翁同龢日記記載,早在黃海海戰後不久,慈禧主和之意已決,許多官員冒死上書。禦史高燮稱:“若夫償費予地,是屈服,非和也。一如議予地,祖宗疆土,尺寸豈可假人?如議償費,百姓脂膏,絲毫豈容資敵?”學士文廷式警告道:“隱忍求和而張敵焰,何以與萬國共立地球之上乎?”
@進擊的熊爸爸:翁同龢之類公知嘴炮最誤國不解釋,可惜曆史的罵名李鴻章背了。
@LC雪山紅狐:打不過,又沒有以死搏殺的勇氣,中樞又不能形成統一決策,又不能把群眾組織起來,那下場可想而知。
@DL南山樵夫:該戰就戰,該打就打,和平不是祈求的。文廷式的話至今讀來,仍有教育意義!
@金色球麵:美國媒體應該歌頌希特勒,希特勒比天皇表現更好。
#頂層設計#戰前,采訪過李鴻章的《洛杉磯時報》記者弗蘭克·卡彭特也采訪過伊藤博文。他在報道中說,伊藤博文有著寬闊的前額和深邃的目光,雖然隻是推動日本向現代化方向進步的諸多政治家之一,但多虧了他,日本才日趨接近世界強國。伊藤博文無愧於“日本的李鴻章”這一稱號。
@金色球麵:發動侵朝侵華戰爭的就是他。
@用戶3777569070:比喻怪怪的。
#頂層設計#甲午戰爭前,明治天皇用餓肚皮的方法給文臣武將起“帶頭作用”——日本軍人得知後涕淚橫流,呼號喧囂之聲滿營。那時到日本去的中國人有的帶回日本天皇靠牙縫裏摳肉來供養海軍的見聞,在京城裏竟被傳為笑談。人們說:“東洋小夷,畢竟是東洋小夷,這麼幹,也不怕讓人笑話!”
@認真的幸福永遠堅持:“怕人笑話”這種想法毀掉了多少事?
@郝以東:焉能不敗?所謂的中華文明啥的都是吹給自己聽的。
@Xingmuwang:看不起別人就是貶低自己。
@西文佑東:殊不知,人家是臥薪嚐膽!
#頂層設計#1887年3月,正當中國準備挪用海軍購艦專款之際,日本天皇諭令從皇室內庫中提取30萬日元(相當皇室經費十分之一)作為購艦用費。諭令即出,全國追從,至當年9月,集資即達100餘萬日元。兩相比較,可見大清帝國敗在國體政體上。甲午之戰,其實首先是兩種社會製度的較量。
@楊錦麟:讚成是兩種社會製度的碰撞與較量!
@端莊的小母狼:是觀念的較量:大清帝國不知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華夷往來限於朝貢貿易”,外麵已是堅船利炮,自己還是冷兵器時代,農耕國度啊!
@阮小二小五小七:不僅是製度,也包括人性的較量,反正二者皆完敗。
@瓦格納羅蘭:大清得意於皇族統治,漢臣臣服,四夷賓服,4萬萬泱泱大國,洋人該與我朝建立大國關係。
#頂層設計#據翁同龢日記記載,早在黃海海戰後不久,慈禧主和之意已決,許多官員冒死上書。禦史高燮稱:“若夫償費予地,是屈服,非和也。一如議予地,祖宗疆土,尺寸豈可假人?如議償費,百姓脂膏,絲毫豈容資敵?”學士文廷式警告道:“隱忍求和而張敵焰,何以與萬國共立地球之上乎?”
@進擊的熊爸爸:翁同龢之類公知嘴炮最誤國不解釋,可惜曆史的罵名李鴻章背了。
@LC雪山紅狐:打不過,又沒有以死搏殺的勇氣,中樞又不能形成統一決策,又不能把群眾組織起來,那下場可想而知。
@DL南山樵夫:該戰就戰,該打就打,和平不是祈求的。文廷式的話至今讀來,仍有教育意義!
@法疆留痕:張之洞是清流幹將,外放山西後就開始務實了。為什麼?不當家不知柴米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