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苦奮鬥是共產黨員思想境界的標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吃苦在前,享受在後,是共產 黨員必備的優秀品質,被毛澤東稱做共產主義者的精神。 能夠達到這個思想境界的關鍵是把人民利益永遠地置於個 人利益之上。每一名共產黨員都要時刻記得自己手中的權 力完全是人民賦予的,並且是為人民謀利益的,人民的利 益高於一切。對於共產黨員和各級領導幹部來說,保持和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說到底是牢固樹立和堅持馬克思主 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問題。隻有從根本上解決世界觀、人 生觀問題,牢固樹立群眾觀點,黨的艱苦奮鬥的好傳統才 能在自己的思想上和作風上真正紮根。隻有樹立這樣的人 生觀,共產黨員才能正確對待權力、地位和個人名利,才能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做人民的公仆。隻有始終以艱 苦奮鬥的思想境界要求自己黨員的政黨,才真正具有先進性和吸引力。
必須長期堅持艱苦奮鬥的基本方針,新中國建立50周年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的國民經濟已有很大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新的曆史時期,我們還要堅持繼續努力奮鬥,回答是肯定的。隻有一代又一代堅持不懈地艱苦奮鬥, 我們的民族才能生生不息、興旺發達,我們黨才能永碟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
第一,長期堅持艱苦奮鬥的方針, 是由我們的基本國情決定的。我國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資源少,綜合國力還不強,人民仍不富裕,部分群眾生活還比較貧困, 在前進的道路上麵臨不少新的困難和問題。 目前, 雖然我國國 內生產總值和許多重要產品產量已居世界前列和發展中國 家之首, 但人均水平仍然處於世界後列。 全國農村尚有 3側萬人口沒有解決溫飽, 要使全國農村貧困人口穩定 地脫貧致富,廣大農村居民逐步過上富裕生活, 任務相當 艱巨。 由於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國內外市場的變化, 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 下崗失業人員很多, 全國城鎮還 有上幹萬企業職工和居民生活依然存在困難。 要改變這種 情況, 必須經過長期的艱苦努力。 對於我國基本國情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長期性、 艱巨性, 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和足夠的思想準備。各級領導機關和廣大黨員幹部, 應當自覺發揚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精神,決不能搞鋪張浪費,揮霍國家和人民的錢財。
第二, 長期堅持艱苦奮鬥的方針,是由我們黨所肩負 的曆史使命和曆史任務所決定的。我國正處在並將長期處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還不發達, 同時又麵對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和科技占優勢的巨大壓力。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 使我們這樣一個擁有 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是中國共產黨的光榮使命。在新的世紀, 繼續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是我們黨麵臨的蘭大曆史任務。完成這些光榮使命 和艱巨任務,是中國共產黨人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必須肩負起來的重大曆史責任。每一個共產黨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都應當率先垂範,與人民同甘共苦,團結和帶領 群眾開拓進取,腳踏實地,紮實工作,艱苦奮鬥幾十年甚至更長時間。這樣才能完成我們的使命和任務,實現我們 的宏偉目標。
第三,長期堅持艱苦奮鬥方針,是保持改革發展穩定 大局的客觀需要。堅持艱苦奮鬥,反對享樂主義,需要澄清一些模糊認識。有的同誌認為,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再提倡艱苦奮鬥不合時 宜。還有同誌認為,現在國家擴大內需,剌激消費,強調 艱苦奮鬥會影響經濟增長。應當明確指出,堅持艱苦奮 鬥,決不反對提高生活水平,也不是反對逐步改善領導機關領導幹部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共產黨人奮鬥的目標就是 要不斷改善人民生活,使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我們 反對的是脫離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的過高的消費,反對的是 揮霍公款,損公肥私,假公濟私。現在雖然經濟發展了, 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是與發達國家經濟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人民生活水平總體上還不富裕,部分群眾 生活還很艱難,我們在前進道路上仍然麵臨很多困難和風險。在這種情況下,艱苦奮鬥的精神不僅不能放棄,而且 還要更加發揚光大。即使將來國家富強了,人民富裕了, 也不能丟掉艱苦奮鬥的作風。辦一切事情,都要遵循勤儉節約、艱苦創業的原則,堅決反對講排場、比闊氣和各種鋪張浪費行為。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的工作條件隻能隨著經濟發展而逐步改善,要盡可能把資金更多地用於發展經 濟建設和改善人民生活。總之,艱苦奮鬥是我們黨的光榮傳統和政治本色。過去幹革命搞建設,需要艱苦奮鬥;今天保持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同樣離不開艱苦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