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為現代化建設營造有利的外部環境;就要不斷推進新的偉大工程,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把握規律性,必須深刻認識和把握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社會主義最終代替資本主義的曆史發展過程是長期的、艱巨的,而我國現在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深刻認識和把握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就是要圍繞“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深刻認識和把握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深刻認識和把握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使人民的生活日益改善,不斷體現社會主義優於資本主義的特點;深刻認識和把握社會主義社會是全麵發展、全麵進步的社會,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輔相成、協調發展的事業。歸根結底,就是要充分
發揮人民群眾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主體地位,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集中他們的聰明才智,使他們不斷獲取經濟、政治、文化利益。
把握規律性,必須深刻認識和把握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決定著曆史發展的總趨勢,任何社會階級和政治力量,如果違背社會發展規律,就難逃覆亡的命運,即所謂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強調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推動人類社會由低級向高級發展,同時也提供了認識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方法。認清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最重要的是認清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曆史必然性,樹立社會主義必勝的信心。但同時也要看到,實現共產主義是一個非常漫長的曆史過程,避免陷入不切實際的空想。深刻認識和把握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就要促進人和自然的協調與和諧,使人們在優美的生態環境中工作和生活,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同
人口、資源、環境的關係;就要促進人和社會的協調與和諧,推進人的全麵發展;就要深刻認識人的全麵發展程度與社會生產力和經濟文化的發展水平一樣都是逐步提高、永無止境的曆史過程。
把握規律性,必須深刻認識和把握黨的建設的規律。中國的事情能不能辦好,關鍵在黨、關鍵在人。深刻認識和把握黨的建設的規律,就要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使黨的政治綱領和曆史使命符合時代的要求,勇於和善於解決時代提出的課題,肩負起曆史賦予的使命;就要始終加強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把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凝聚在自己的旗幟下,培育黨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土壤;就要始終把思想建設放在首位,堅持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和武裝全黨;就要始終加強組織建設,堅持和健全民主集中製,按照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方針和德才兼備的原則,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能夠擔當重任、經得起風浪考驗的幹部隊伍;就要始終加強黨風與廉政建設,繼續發揚理論聯係實際、密切聯係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優良作風,旗幟鮮明、毫不動搖地將反腐敗鬥爭進行下去;就要緊緊圍繞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這兩大曆史性課題,自覺地、堅持不懈地全麵加強自身建設。
(三)堅持與時俱進的創新機製開展黨的先進性建設必須要富於創造性
富於創造性,必須大力推進理論創新。任何理論的發展都是通過創新來實現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都概莫能外。馬克思主義150多年來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不斷實現理論創新的曆史,而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則是不同曆史時期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最主要的標誌和成果。理論創新既包括結合新的時代特點和社會實踐,對前人的基本理論觀點進行創造性的豐富和發展,也包括運用馬克思主義,深入總結新的實踐經驗,回答新的實際問題,探索新的發展規律。大力推進理論創新,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掌握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善於運用科學的思想方法;要堅持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方向,善於尋找結合點和結合形式,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麵大膽進行
理論創新,不斷形成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理論觀點;要堅持理論聯係實際的優良學風,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開拓新境界;要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從人民群眾的實
踐創造中汲取營養。
(四)堅持與時俱進的創新機製,開展黨的先進性建設必須要努力提高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的創新本領
我們的社會能不能形成創新的風尚,我們的黨和國家能不能在創新方麵取得更多的成果,黨的先進性建設創新機製能不能真正建立起來,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有沒有創新 的精神、創新的勇氣和創新的能力。與時俱進、勇於創新,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更是每一個黨組織和每一位黨員幹部履行職責、做好工作的必備素質和精神狀態。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要做 到以下幾點:
一要樹立強烈的創新意識。創新意識,從根本上說就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意識,就是敢闖難關、敢冒風險的意識,就是以創新的觀念審時度勢,以創新的勇氣直麵難題,以創新的精神開拓未來的意識。創新意識是創新的前提。如果缺乏創新意識,我們就不會站在時代前列和實踐前沿,就不能根據客觀情況的變化吸取新的實踐經驗,就不能正視實踐中的一係列深層次問題,就不敢在改革中有新的突破,製度創新、工作創新就無從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