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把先進性建設貫穿於黨的各項建設的始終(2 / 3)

黨的思想理論建設,最關鍵的問題是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問題。馬克思主義是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 的強大的思想理論武器,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黨的指導思 想是黨的旗幟。中國共產黨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就是要把馬克思主 義這麵旗幟扛好、舉高,這樣才能堅持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的性質。 我們說的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就是要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 義的指導地位,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把它作為黨的思想理論建設 的核心任務,作為保證全黨始終做到“三個代表”的根本思想基礎。

什麼是馬克思主義?這本來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但卻常常引起誤解。在相當一部分人的觀念裏,認為馬克思主義就是日常的、現行的 正統的理論,或者是某個國家某個時期的既定學說,或者就是馬克思、恩格斯的經典著作。實際上,在時間上,馬克思主義是延續的,所以它包括馬克思主義誕生以來一切有關的研究。馬克思主義是一個概念,是一個總和,也是一個有機的係統。從這樣的層麵去理解和認識馬克思主義,就可以從狹隘的認識中解放出來,真正做到用世界的眼光來看待馬克思主義,真正做到用寬廣的胸懷來吸納世界文明成果,增強對我們黨實踐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信心。

生在20世紀的人,大多親身感受到馬克思主義產生後對人類曆史進程產生的深遠影響。這種影響不僅僅局限於我們所生活的社會主 義國家,也影響著非社會主義國家。之所以能有這麼巨大的影響,要歸功於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馬克思主義深人考察現實社會,準確把握時代要求,認清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在它的產生階段,馬克思 和恩格斯經曆了1848年歐洲大革命和巴黎公社革命。正是親身參與 了這一生動、偉大的革命實踐,他們才得以從理論上構想社會主義尤其是共產主義的社會圖景,提出馬克思主義理論框架。當時,工人階級還沒有真正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主要力量。因此,對於資本主義社 會的認識,對於工人階級的認識,對於社會主義的認識,主要是在哲學、經濟學等理論層次,而對推動具體實踐的策略是不充分的。但是,這並不影響馬克思主義成為一個偉大的理論建構。馬克思主義自身走一個開放的係統,必須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要允許人們去研究它、發展它。這也就決定了馬克思主義必須始終堅持與時俱進,確立實踐的權威,依據變化了的情況解放思想,開拓前進。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指引工人階級爭取自身解放並最終解放全人類的理論。

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必須堅決反對教條主義。馬克思主義嚴格遵循科學精神。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 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 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曾元情地嘲諷 了那些把馬克思主義當作教條,從中尋章摘句,用原則來剪裁現實生 活,企圖從本本中尋求現實生活和鬥爭的現成答案的種種行為口把馬 克思主義當作神聖的教義,不允許研究它,更不允許發展它,實際上 就是窒息了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馬克思主義反對一切與科學精神相違背的迷信和崇拜,它的科學性與一切宗派主義和門戶之見是格格不人的,甚至是冰炭不容的。 馬克思自己就十分厭惡對他的理論的 “奴隸式的盲目崇拜”。應當看到,教條主義在中國有著很深的社會基礎。 幾千年的人治社會,形成的“祖宗之法不可廢”的觀念,在人們的思 想認識上打下的烙印太深。教條主義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照抄照搬本本,不顧曆史條件和現實情況,拘泥於經典作家在特定曆史條件下、針對具體情況提出的某些個別論斷和具體行動綱領,並以經典作家說過的話為標準,來衡量社會實踐的是非成敗。它的危害就在於: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精神與馬克思主義創始人說過的每一句話混為一談,從而僵化了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把理論與實踐割裂開來、對立起來,把本本作為準繩,導致理論脫離實際,從而有悖於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點和發展觀點,使人們在思想上和行動上造成混亂。教條主義產生的思想根源就在於脫離實際的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思維方法。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無疑是巨大的。但理論來源於實踐,並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吸收新的營養,豐富新的內涵,實現理論創新,再進一步指導實踐的發展。倘若我們自己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看不到實踐的變化,不能及時地總結經驗井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固步自封,閉門造車,死啃本本,停滯不前,那豈能不產生教條主義?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黨的曆史,就是我們黨在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不斷糾正教條主義錯誤、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曆史。沒有我們黨早期對教條主義的糾正,就沒有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中國革命的勝利;“文革”後,沒有對極“左”思想路線的糾正,就不能理解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意義,也就不會有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今天,我們黨正麵臨著長期執政、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考驗,麵臨著很多新情況和新問題,倘若不能糾正教條主義,就不能理解“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時代意義,就無法完成黨在新世紀的三大任務。我們重提反對教條主義,就是要著眼於馬克思主義的運用,著眼於對現實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於新的實踐和發展,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就是要以與時俱進的思想觀念和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開展工作,不斷推動理論創新、製度創新和科技創新。

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必須正確解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問題。對中國共產黨來說,思想政治建設最重要的問題就是馬克思 主義中國化的問題。什麼是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具體地說,就是要 把馬克思主義應用於中國的具體實踐。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就 是馬克思主義要帶有中國的特性。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包括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麵。在內容上,就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研 究回答中國的種種實際問題,回答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在形式上,就是要形成“新鮮活潑的、為中國 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所謂中國化,強調的是 中國實際和中國特點,反對教條主義的照搬照套,但不能以狹隘的封閉的眼光來理解中國化。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內涵是很豐富的,主要 包括堅持並體現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和基本原理,中國革命和建設創 造性經驗的科學總結,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成果,人類文明的有益成果等。中國共產黨的奮鬥史,其實也是一部馬克思主義的創新史。我 們黨確立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曆 史性飛躍的過程,就是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過程。毛澤東同誌在黨的七大上批判教條主義時,講了一段十分風趣而又十分精辟的話。 他說:我們曆史上的馬克思主義有很多 種,有香的馬克思主義,有臭的馬克思主義,有活的馬克思主義,有死的馬克思主義,把這些馬克思主義堆在一起就多得很。我們所要的 是香的馬克思主義,不是臭的馬克思主義;是活的馬克思主義,不是 死的馬克思主義。這個香的、活的馬克思主義,就是堅持在實踐中不斷把馬克思主義推向前進,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勇於創新的馬克思主義;而臭的、死的馬克思主義,就是一切從本本出發,把馬克思主義凝固化、停滯化、僵硬化,使之失去創造活力的教條主義。我們一 定要適應實踐的發展,以實踐來檢驗一切,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這個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就是實踐著的馬克思主義,就是堅持創新的馬克思主義,就是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