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政治問題最根本的是對人民群眾的態度問題
曆史唯物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是人民群眾是曆史的創造者。一個政黨、一個團體乃至一個人的政治立場、政治方向和政治態度集中反映在對人民群眾的態度問題上。因此,從根本上說,政治問題主要是 對人民群眾的態度問題,同人民群眾的關係問題。這是我們黨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對政治內涵的一個深刻揭示。群眾觀點是我們黨的根本觀點,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把對人民群眾的態度問題、同人民群眾的關係問題從政治高度來認識,這對我們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不僅有重大的理論意義,而且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人民群眾是曆史的創造者,是社會實踐的主體。真正掌握和實踐了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也就能真正掌握和實踐了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徹底的曆史唯物論,也就從根本上懂得了政治。而不掌握,不真正實行群眾觀點、群眾路線,就是不懂政治,不講政治。因此, 講政治,就要端正對人民群眾的態度,密切與人民群眾的聯係,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眾,在感情上貼近群眾,在行動上深入群眾,在工作 上依靠群眾。毛澤東同誌不僅是當代最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也是實踐黨的宗旨的傑出代表,他的“老三篇”為我們為官做人指明了方向。孔繁森的可貴之處在於他把“共產黨員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作為座右銘。全體共產黨員要以他們為楷模,自覺做到“權大不忘責任重,位尊不移公仆心”,躬行實踐黨的宗旨,真正把自己的人生追求融入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之中,在實際工作中做到:
(一)要把為人民謀利益作為我們想問題、辦事情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對於一個政黨來說,它對人民群眾的態度首先反映在黨的綱領、 宗旨、路線、方針、政策等方麵。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製定 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改革開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一係列方針政策,無一不是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而製定 的。作為黨員特別是黨員幹部,要忠實地創造性地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領導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工作中,在每一次製訂方案、作出決策、解決問題時,都要從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凡是符合群眾根本利益的事情,就要堅決去辦,並且想方設法把它辦好。凡是不符合群眾根本利益的事情,就要堅決抵製,決不能辦。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讚成不讚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我們想事情、做工作的是非好壞的一個根本尺度。
(二)要充分相信群眾,緊緊依靠群眾
各級領導幹部和廣大黨員,要堅持黨的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根本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要相信群眾的聰明才智和覺悟,尊重群 眾的首創精神;要深入基層、深人群眾,集中群眾的正確意見,保證 領導機關和領導者決策的正確性;要做好群眾的宣傳教育工作,把黨 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領導機關的正確決策化為群眾的自覺行動,動 員群眾為實現黨的奮鬥目標、為實現自己的利益而奮鬥。當前,在一 些領導機關中和一些黨員幹部身上,官僚主義問題十分嚴重,表現為 脫離群眾、高高在上、主觀主義瞎指揮。這種作風是十分有害的,它阻礙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阻礙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社會主義積極性的有效發揮,損害了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相連的關係。
(三)要切實關心群眾生活
我們黨和國家的各級領導幹部,都是人民的勤務員,是人民的公仆。我們要經常傾聽群眾的呼聲,關心群眾的疾苦,體貼群眾的困難,多辦一些“雪中送炭”的事情。當前,我國還有數千萬農村貧困人口,還有大量的城市下崗職工和困難企業的部分困難職工。解決這些群眾的生活困難問題,是我們黨和國家的責任,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要求,也是保持社會穩定、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的必要保證。各級領導幹部和廣大黨員,要從講政治的高度,關心群眾生活,幫助解決實際問題。要堅決反對對群眾疾苦漠不關心、當官做老爺的官僚主義作風,堅決同貪圖享受、奢侈浪費的消極腐敗行為作鬥爭。
(四)要注意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
改革開放給人民群眾帶來了從未有過的實際利益,人民群眾從自身感受中體會到了黨的領導的正確,真心實意地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和各項政策。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如分配不公問題的存在,腐敗現象的滋生和蔓延等社會問題的存在,人民群眾還有不少意見。對此一定要高度重視。要抓住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從具體問題抓起,一個一個地解決問題,堅持不懈抓下去。特別要堅持不懈地開展反腐敗鬥認爭,認真抓好領導幹部廉潔自律、糾正行業不正之風和查辦大案要案 等群眾最關注的熱點問題,搞好黨風廉政建設。
總之,對人民群眾的態度問題關係到黨的性質和宗旨,關係到黨 的思想路線和工作路線,關係到黨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關係到社 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目標能否實現,是一個根本的政治問題。我們要從講政治的高度認識和處理好這個問題,堅持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堅持黨的群眾路線。隻有這樣,才能興起好的風氣,密切黨群關係和幹群關係,才能增強我們黨和政府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號召力,保證我們的事業順利發展。
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
一個政黨的宗旨,是這個黨建立和存在以及黨的一切活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立黨為公還是立黨為私,是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 益還是隻為少數人謀利益,這是無產階級政黨同一切剝削階級政黨的根本區別。正如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的:“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 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資產階級 也曾利用群眾的革命運動建立自己的統治。但是他們一旦掌握了政權,就反過來殘酷地壓迫和奴役人民。在剝削階級眼裏,人民群眾隻是他們利用的工具和壓榨、宰割的對象,這是由其階級本性所決定的。剝削階級政黨是剝削階級的政治代表,是剝削階級牟取私利的工具。近代產生的各種資產階級政黨,不論其打著什麼樣的旗號,不論其自我標榜得多麼動聽,他們都是占人口少數的資產階級在政治上的代言人。資產階級的利益與廣大勞動者階級的利益是根本對立的,這就決定了資產階級政黨不可能成為全體人民意誌、願望和利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小資產階級由其自身的階級局限性所決定,它們的政黨也絕不能代表全體勞動人民的利益,而隻能代表小資產階級的私利。立黨為私,是由這些剝削階級政黨的階級基礎所決定的,反映著一切剝削階級政黨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