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要強大,體現優越性,關鍵在發展。鄧小平同誌總結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提出了“發展是硬道理”的著名論斷。江澤民同誌反複強調:“發展是硬道理,這是我們必須始終堅持的一個戰略思想。”特別是我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大國, 能不能解決好發展問題,直接關係到人心向背、事業興衰。離開發展,堅持黨的先進性、發揮 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和實現民富國強都無從談起。
我們正麵對著世界經濟和科技前所未有的大發展,也麵對著前所未有的激烈的國際競爭。這是一場全球範圍的大競爭,任何國家、任何民族都回避不了。在這場競爭中,就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隻有加快發展,增強經濟實力,提高綜合國力,才能在風雲變幻的國際局勢中處於主動地位,立於不敗之地。抓住機遇,開拓進取,奮力在這場大競爭中取得主動,發展壯大自己,是我們黨對國家、對民族、 對人民必須肩負起來的曆史責任。
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一條重要經驗。江澤民同誌強調,曆史和現狀都證明,無論國際國內形勢如 何變化,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隻要正確堅持和貫徹發展的思想,我們就能夠從容應對挑戰,克服困難。在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的過程 中,我們必須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黨才能完成新世紀的曆史使命。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進一步提高人 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要靠發展;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要靠發展;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要靠發展;解決人們的思想認識問題,說服那些不相信社會主義的人,堅定對社會主 義和祖國未來前途的信念和信心,最終也要靠發展。
(三)必須集中力量把經濟搞上去
國家的昌盛,人民的富裕,說到底是經濟實力的問題;國際競爭,說到底也是經濟實力的競爭。一個國家沒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不僅談不上到國際舞台上去競爭,而且往往要被人家欺負。我國近代的曆史和當今世界的現實都清楚地表明,經濟落後就會非常被動,受製於人。落後就要挨打,財大才能底氣足。隻有經濟大大發展了,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大大增強了,人民的生活才能不斷改善,國家才能長治久安,我們的腰杆子才能更硬,在國際上說話才更有分量,支持我們的朋友才會更多。從這個意義上說,集中力量把經濟搞上去,實現中國的現代化,本身就是最大的政治。
發展要善於抓住機遇,珍惜機遇,用好機遇。能不能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贏得主動、贏得優勢的關鍵所在。對於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大國來說,發展的機遇不是很多的。錯失機遇,經濟發展就會受到阻滯;抓住機遇,就能贏得發展空間。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在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都十分緊要。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指出,綜觀全局,二十一世紀頭二十年,對我國來說,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一定要有主動精神和憂患意識,抓住機遇而不可喪失機遇,開拓進取而不可因循守舊,集中全黨全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各項事業,我們進行的一切工作,既要著眼於人民現實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又要著眼於促進人民素質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進人的全麵發展。促進人的全麵發展,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和改善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是互為前提和基礎的。
總之,發展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就是要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關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黨和國家的各項工作都要服從和服務於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而不能離開這個中 心,更不能幹擾這個中心。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這四項基本原則是我們的立國之本。 改革開放是我們的強國之路。離開了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中國 就不成其為社會主義國家,就不能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是緊密結合、相互促進的,要把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於建設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之中。
三、在黨的先進性建設中不斷提高黨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
(一)努力提高黨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
在推動計劃經濟體製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轉變的整個曆史進程中,黨必須始終站在時代前列領導和謀劃改革,這是由黨的性質,地位所決定的,也是黨的品格所要求的,堅持這樣做,不僅有利於改 革沿著正確的方向紮實而順利地展開,同時也利於黨在不斷完善社會 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進程中,不斷提高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
我們黨是中國的執政黨,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黨的先進 性決定了黨必須自覺地站在時代前列,把握正確方向,謀劃強國大計,攻克艱難險阻,開辟發展坦途,帶領人民不斷前進。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的是實現共產主義,而現階段,基於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任務,是進一步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逐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並且為此而改革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方向和環節。顯然,這也是我們黨的根本任務。也就是說,推動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黨的各項工作都要以有利於發展社會生產力,有利於增強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為黨的總出發點和檢驗標準。實踐表明,傳統的計劃經濟體製束縛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因此,黨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建立符合生產力發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這就要求黨站在時代的前列,根據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根據實際經濟社會生活的需要,根據改革進程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把握改革的方向,提出改革的方略,推動改革的進程。換言之,領導和謀劃改革是黨的先鋒隊性質所決定的,是完成黨的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是黨的責任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