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是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反映先進文化的發展趨勢,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這是我們黨幾代領導人矢誌不移的努力方向,也是黨長期奮鬥曆程的成功經驗和寶貴結論。
二、發展先進文化是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的重要任務
文化作為上層建築,是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的反映。先進的文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結晶,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動力,是先進的社會經濟、政治的基本反映,它同時也反作用於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符合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與社會發展方向相一致,對社會經濟、政治進步起積極作用;落後的文化是落後的社會經濟、政治的基本反 映,違背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與社會發展方向相違背,對社會經 濟發展、政治起阻礙作用。
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就是發展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以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這一論述是我們黨為適應新形勢的重大變化,適應新任務新要求做出的重大 決定。在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社會曆史條件下,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也是我們黨麵對時代要求做出的莊嚴承諾。
(一)先進文化是黨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麵旗幟
當代中國先進性文化是我們黨加強先進性建設,領導中國人民不斷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勝利的重要保證。堅持什麼樣的文化方向,推動建設什麼樣的文化,是一個政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麵旗幟。進入21世紀,時代發展表現出許多新特征。首先,黨的任務、地位、所處的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其次,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加快,科學技術 的發展迅猛,國際間政治、經濟、軍事等綜合國力的競爭日趨激烈,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所有這些,對黨的先進性建設都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對中國共產黨來說,既有機遇,又有挑戰。麵對機遇和挑戰,堅持什麼樣的文化方向,推動建設什麼樣的文化,是一個政黨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麵旗幟。
當代中國文化的發展,尤其是代表社會曆史發展前進方向的文化,體現著對黨的先進性的內在要求。伴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的發展,必然要求與之相適應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即先進文化。它具有三個特征:先進性,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本質;創新性,指明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途徑;人民性,體現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宗旨。而一個政黨隻有充分地順應這種曆史發展的趨勢,正確地認識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才能保持其應有的先進性。黨的先進性是曆史的、具體的,必須放到推行當代中國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發展去考察,放到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奮鬥中去考察。
在新的曆史時期,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不斷推進,我國工人階級的隊伍不斷壯大,黨的階級基礎不斷增強,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日益提高,黨的先進文化還將進一步發展和增強。現在,我們黨有6800萬黨員,這是我們黨最大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然而,我們的黨員幹部隊伍正處在一個代際轉換期,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入黨的黨員已經成為黨員隊伍的主體。如何使新一代共產黨 員把黨的先進文化代代傳承下去,並結合新的實際發揚光大,保證老 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開創的社會主義事業代代相傳,這也是黨的先進 性建設麵臨的重大課題。正是針對上述情況,針對國內外形勢的變化 和黨員隊伍存在的突出問題,先進文化成為黨的先進性建設的重要任務。
(二)發展先進文化是黨的先進性建設的客觀要求
文化是一個民族和國家賴以生存發展的重要根基,也是區別其他民族和國家的重要標誌。每一個民族和國家都有自己鮮明特色的文化,這種文化與曆史發展的一定階段和具體的社會經濟形態相聯係,滲透於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影響著人們的精神世界和行為方式,成為一個民族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不僅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而且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和知識經濟初露端倪的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和一個政黨生存、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和寶貴財富,成為提高民族整體素質的根本方麵,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關鍵因素。當今世界激烈的綜合國力的競爭,不僅包括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等方麵的競爭,也包括文化方麵的競爭。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引起世界各種思想文化,包括曆史的和現實的,外來的和本土的,進步的和落後,積極的和頹廢的,展開了相互激蕩,有吸納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鬥爭,有滲透又有抵禦。 總體上仍然處於弱勢地位的中國, 不僅在經濟上,而且在文化發展上也麵臨嚴峻的挑戰。特別是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文化領域的競爭和挑戰更為嚴峻。中華民族要想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須不斷增強自己的綜合國力,首先是增強作為綜合國力物質基礎的經濟實力、技術實力,同時一絲一毫也不能忽視作為綜合國力組成部分的民族文化素質的提高。這是從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和民族振興的高度,對加強先進文化建設和黨的先進性建設提出了客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