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工程慢了,也不能去和工部那邊搶人,我看,可以想辦法去雇傭一些工人來。”沈萬三道。童耀祖想了想,道:“那我明天就去附近幾個州縣,看看能不能找一些雇工來。”沈萬三忽然想到什麼,道:“有了,城外最近又來了一幫難民,可以在他們中間挑選一些青壯來。”
郭如意推門走進來,跪倒在沈萬三麵前,哭著說:“東家……老夫人……老夫人過世了!”沈萬三大吃一驚,道:“你說什麼?”郭如意接著說:“剛剛劉福跑來說,昆山來了官報,一直走到家裏,說老夫人……她……她過世了!”
第二天,夏忠明、李善長也知道了沈萬三老母去世的消息,他馬上派人告訴沈萬三要節哀順變,然後囑咐他放心回老家奔喪,這裏一切交給其他人就行。沈萬三卻並不就走,他心裏萬分悲痛,但是,他卻堅持等童耀祖從城外找來了一批勞役,等安排好自己離開之後的事宜,已經是兩天後了,他這才動身回家。
朱元璋每天都睡得很晚,他事必躬親,隻要是能做的事情,他都堅持親自處理,不讓大臣插手。這樣一來,他的工作量是驚人的,桌案上堆著高高的奏章文牘,他每一份都要細細研讀,然後做出批示。每當這個時候,李莞都要伺候在左右,這晚也不例外,李莞邁著碎步來到門外,探著腦袋看了一眼,朱元璋還在看奏章,就招呼過來一個小太監,小聲說:“參湯熬好了嗎?”那小太監躬身道:“回公公,已經熬好了,就等著您來了送進去呢。”
“快去把參湯端來,對了,多上一根蠟燭,皇上看奏章太暗了傷目力。”李莞道。那小太監飛也似的跑了,過了一會兒,就提著一個小飯盒走過來,這個飯盒很大很厚,夾層裏塞著棉絮,以保持裏麵的溫度。小太監小心翼翼地打開飯盒,端出來一小碗參湯,李莞輕輕接過去,說道:“去,把蠟燭拿來。”然後他就端著參湯走了進去。
“陛下,這麼晚了,要不,喝口參湯就寢吧。”李莞輕輕走到朱元璋的桌案前,把參湯放下。朱元璋歎口氣,道:“朝廷裏有這麼多事情要處理,我是想睡,睡不著。”說著,他端起參湯喝了一口。
李莞道:“政務再多也不是一天能處理完的,陛下還是龍體要緊。”朱元璋不再理他,把小碗放下,輕輕一揮手,示意李莞出去。李莞收起小碗,轉身往外走,剛到門口,小太監已經拿來了蠟燭,李莞把小碗交給小太監,接過蠟燭,轉身又回來了。
朱元璋拿起剛剛呈送來的“訪單”一頁一頁地看起來。朱元璋疑心甚重,對什麼人都不放心,為了監視群臣和京城大小事務,他特地交給錦衣衛一個特殊任務,就是收集情報。這些情報不僅限於官員們來往交際和日常生活,還包括京城裏的百物價格,豪門大戶的奇聞逸事,貞節烈女,雅事趣聞統統在收集之列。
“哦,沈萬三的老母去世了……”朱元璋忽然說。沈萬三在京裏是名人,他的一舉一動自然也在訪單收集之列。正在點蠟燭的李莞嚇了一跳,道:“這我倒是沒聽說,他還幫著陛下您修城呢,這下可好,看來他得回老家奔喪了。”朱元璋一邊接著看訪單,一邊歎口氣,輕聲說:“生老病死,誰也免不了,別看人人都叫我萬歲,古往今來幾千年就沒聽說一個皇帝活過百歲的,百歲尚且不能,何來萬歲之說?”不知道為什麼,他聽說沈萬三家裏出事,反而有絲淡淡的寬慰,每次聽到讓他有防備的人倒黴或者出事,他都有這種感覺。
李莞道:“陛下可別這麼說,您是真龍天子。要說這沈萬三的老娘死得也真是時候,這不是耽誤事兒嗎?”他忽然發現,朱元璋的臉色微變,變得陰沉起來,他趕緊閉口,隻聽朱元璋問:“沈萬三在老家的勢力是不是很大?”李莞不知道哪裏又犯了朱元璋的忌諱,也不敢多說什麼,隻是道:“這我倒是沒聽說,想來他一個商人做買賣的能有什麼勢力?”
朱元璋放下訪單,道:“沈萬三不是官身,又沒有受我的委派,地方官居然用朝廷的六百裏加急快馬,給他報喪,他的麵子可真是大!看來地方官也要巴結他才行。”
李莞看出來,朱元璋對這件事情很是生氣……
沈萬三和沈貴一前一後回到老家,一進大門,沈萬三就哭倒在地。此時,沈貴已經到家好幾日,兄弟兩個跪在靈堂前號啕大哭。
這場喪事辦得聲勢浩大,不要說昆山的達官顯貴,就是附近州縣乃至蘇州、杭州的人來祭拜的也不少。七天後,沈萬三就讓沈榮趕回南京,替他打理修城工程,免得出事,他總是不放心,有沈榮在,總能應付一些事。
又過了一個月,沈萬三才把家裏的事情都料理清楚,他讓沈貴留下,替他在家陪著老父沈佑,自己匆匆回到了南京城。一到南京,他就聽劉福說,李莞派人來找過沈萬三,但是不知道是什麼事。
沈萬三知道隻要李莞來找他肯定是出大事了,他派人和李莞聯係,自己來到了工地。康陽、童耀祖等人馬上來拜見,安慰了他一番之後,康陽說:“東家,咱的進度超過了工部那邊,這還多虧了大少爺。”沈萬三不明就裏,問道:“到底怎麼回事?”康陽告訴他,沈榮從老家回來之後,看雇工不好找,靈機一動,就找到了自己在軍中的朋友,通過他調來了好幾百名大兵。這些兵勇都是從前線負傷下來的,要休養幾個月才能趕回去,沈榮拿出銀子,雇傭他們在工地上做工,薪資比朝廷給的還要多。有了這些人,工程進度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