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建立……(1 / 3)

是年,伴著國民政府成立,文化也出現新氣象。“南社奇才”蘇曼殊,以小說奉獻文壇;章士釗、蔡元培聯名登報《求劉申叔通信》,尋找“國學深湛”之士劉師培。清流紛紛登場亮相。

1912年1月1日,上午10時,上海火車站聚萬人之眾,彩旗招展。上海各界歡送孫中山乘滬寧線專列赴古城南京,參加大總統受任典禮。

去歲12月28日晚,十七省代表四十五人相聚南京,舉行選舉預備會。選出孫文、黎元洪、黃興三位為大總統候選人。在次日舉行的正式選舉大會上,以一省一票計,實行無記名投票。代表投票後,公開開箱驗票。十七省代表依次投票,十六票投給孫文,一票給黃興,孫文以絕對多數當選為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統。那天,會場掌聲雷動,口號響亮,眾人呼曰:“中華共和萬歲!”淚飛如雨。

孫文乘坐的專列,在冬季的南方大地上馳騁了七個小時,徐徐抵達南京下關車站時,軍樂高奏,禮炮齊鳴,口號聲此起彼伏。不遠的長江上停泊的軍艦,也響起隆隆的禮炮聲,在如血的夕陽中,漂向遠方。

大總統的受任典禮是深夜11時舉行的,孫文在受任典禮上宣讀了誓詞。各界代表、駐華使節、中外各大報紙的記者,見證了這一曆史時刻。1月2日,孫文通令各省,自此刻始,改國號為中華民國,以公元紀年。

1月3日,各省代表會議,選出黎元洪為副總統,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這一天,在紹興府中學任教的周樹人,於紹興《越鐸日報》的創刊號上,發表了《〈越鐸〉出世辭》一文,署名黃棘。文章從“於越”(古會稽)“無敵於天下”,“卓苦勤勞之風,同勾踐堅確慷慨之誌,力作治生,綽然足以自理”,而後“黃神嘯吟,民不再振”,寫到現“越人於是得三大自由,以更生於越”,“民氣彭張,天日騰笑”,“共和之治,人仔於肩,同為主人,有殊台隸”。此為最早頌揚建立中華民國之民間話語。

周樹人於1909年自日本返國,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課餘集唐代以前的小說《古小說鉤沉》,編成古代有關會稽史地人物的逸文《會稽郡古書雜集》,思想消沉。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受到鼓舞,在家鄉積極宣傳革命。1912年,周樹人用文言文作短篇小說《懷舊》,署名周逴,於1913年4月發表在上海的《小說月報》上。

小說描繪了一個小鎮在革命風聲吹到時封建勢力的種種表現。《小說月報》在主編“附誌”中,認為該小說對那些“才解握管,便講詞章,卒致滿紙餖飣(比喻堆砌辭藻——引者),無有是處”的初學作者說來“亟宜以此等文字藥之”。

捷克漢學家普實克在《魯迅的〈懷舊〉——中國現代文學先鋒》一文中說,由於小說“用現代的眼光觀察世界,對現實的某些方麵有與眾不同的新興趣”,特別是小說以“現代方式”結構情節,“可以清楚地感覺到它完全是一部新的現代文學的作品,而不屬於過去一個時代的文學”。

是年,伴著國民政府成立,文化也出現新氣象。“南社奇才”蘇曼殊,以小說奉獻文壇;章士釗、蔡元培聯名登報《求劉申叔通信》,尋找“國學深湛”之士劉師培。清流紛紛登場亮相。

1912年1月1日,上午10時,上海火車站聚萬人之眾,彩旗招展。上海各界歡送孫中山乘滬寧線專列赴古城南京,參加大總統受任典禮。

去歲12月28日晚,十七省代表四十五人相聚南京,舉行選舉預備會。選出孫文、黎元洪、黃興三位為大總統候選人。在次日舉行的正式選舉大會上,以一省一票計,實行無記名投票。代表投票後,公開開箱驗票。十七省代表依次投票,十六票投給孫文,一票給黃興,孫文以絕對多數當選為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統。那天,會場掌聲雷動,口號響亮,眾人呼曰:“中華共和萬歲!”淚飛如雨。

孫文乘坐的專列,在冬季的南方大地上馳騁了七個小時,徐徐抵達南京下關車站時,軍樂高奏,禮炮齊鳴,口號聲此起彼伏。不遠的長江上停泊的軍艦,也響起隆隆的禮炮聲,在如血的夕陽中,漂向遠方。

大總統的受任典禮是深夜11時舉行的,孫文在受任典禮上宣讀了誓詞。各界代表、駐華使節、中外各大報紙的記者,見證了這一曆史時刻。1月2日,孫文通令各省,自此刻始,改國號為中華民國,以公元紀年。

1月3日,各省代表會議,選出黎元洪為副總統,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這一天,在紹興府中學任教的周樹人,於紹興《越鐸日報》的創刊號上,發表了《〈越鐸〉出世辭》一文,署名黃棘。文章從“於越”(古會稽)“無敵於天下”,“卓苦勤勞之風,同勾踐堅確慷慨之誌,力作治生,綽然足以自理”,而後“黃神嘯吟,民不再振”,寫到現“越人於是得三大自由,以更生於越”,“民氣彭張,天日騰笑”,“共和之治,人仔於肩,同為主人,有殊台隸”。此為最早頌揚建立中華民國之民間話語。

周樹人於1909年自日本返國,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課餘集唐代以前的小說《古小說鉤沉》,編成古代有關會稽史地人物的逸文《會稽郡古書雜集》,思想消沉。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受到鼓舞,在家鄉積極宣傳革命。1912年,周樹人用文言文作短篇小說《懷舊》,署名周逴,於1913年4月發表在上海的《小說月報》上。

小說描繪了一個小鎮在革命風聲吹到時封建勢力的種種表現。《小說月報》在主編“附誌”中,認為該小說對那些“才解握管,便講詞章,卒致滿紙餖飣(比喻堆砌辭藻——引者),無有是處”的初學作者說來“亟宜以此等文字藥之”。

捷克漢學家普實克在《魯迅的〈懷舊〉——中國現代文學先鋒》一文中說,由於小說“用現代的眼光觀察世界,對現實的某些方麵有與眾不同的新興趣”,特別是小說以“現代方式”結構情節,“可以清楚地感覺到它完全是一部新的現代文學的作品,而不屬於過去一個時代的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