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對我所供職的報紙的文化副刊記者編輯們說,不要去羨慕跑經濟、政治新聞的記者,不要羨慕他們的風光,沉下心來做好文化新聞和副刊,新聞是易碎品,副刊是收藏品,新聞是在辦公室看的,副刊是帶回家看的。數年堅持,將來才會有作品留世,而不是那些過眼即忘、零碎無序的新聞稿。有成就的新聞人,留給後人的應該是有厚度、有內涵的作品。因為,新聞對人的影響是短暫的情緒激動,而副刊給人的卻是長久的心靈滋養和啟迪。
我想正是因為我省報紙副刊同仁們都有這樣的共識,四川報紙副刊的好作品才會如此豐盛,我們也才有信心將這些作品結集出版。
2012年度四川報紙副刊好作品共評選出329件,其中特別獎1件、一等獎30件。由於篇幅所限,這本書裏隻能收入獲特別獎和一等獎的作品,獲二等獎和三等獎的作品隻能割愛了。這些作品涵蓋文化新聞、文藝評論、雜文、散文、報告文學、特稿及專欄等幾大類別,可以說包羅萬象,但都無一例外地體現了“三性”,即:當下性、文化性、文學性。
當下性是前提,這是由報紙的新聞紙性質決定的。好的副刊作品也應是貼近時代的產品,當今社會文化生活鮮明活潑、搖曳多姿,是否及時、生動、有深度的“在場”報道直接決定著作品的高下。
文化性的題材是副刊作品選取的重點。好的副刊作品,強調時間的及時和內容的新鮮,這是無需置疑的。但是,好的副刊作品的動態應該是靜水深流似的動態,應該關注當下文化領域裏的厚重的東西,報道彼時彼地有價值的重大文化事件。
文學性是寫作表達的特質。作為副刊作品,文化性的題材不一定要用文學性表達,但非文化性的內容一定得具備文學的品質。
好的副刊作品一定是言之有物,有感而發,同時,寫作者的觀察更為細致,更加獨到,從而有所發現。
好的副刊作品常常是有學、有識、有體驗、有文采和有風格,而這認識的高度、寬闊的視野、個性的表達,絕非生硬、八股地“聲情並茂”,而是來自作者詩外功夫的修養。
因此,好作品總是發自內心的,抒情的境界有時引而不發,卻能讓讀者唏噓不已。
把握“文化”內涵,緊扣“新聞”特性,以當下性、文化性、文學性這三把尺子來衡量,副刊好作品自然脫穎而出,副刊作品自然就不會是脫離現實的風花雪月,自然就少了矯情,多了真情,自然就要觸及社會脈搏,打動人心。
本書彙集的獲獎作品都是我省副刊人的精心力作,很值得一讀。我衷心期待有更多的好作品問世,使我省報紙副刊這塊園地花繁葉茂,馨香四季。
是為序。
2014年10月
(作者係四川省報紙副刊研究會會長)
我曾對我所供職的報紙的文化副刊記者編輯們說,不要去羨慕跑經濟、政治新聞的記者,不要羨慕他們的風光,沉下心來做好文化新聞和副刊,新聞是易碎品,副刊是收藏品,新聞是在辦公室看的,副刊是帶回家看的。數年堅持,將來才會有作品留世,而不是那些過眼即忘、零碎無序的新聞稿。有成就的新聞人,留給後人的應該是有厚度、有內涵的作品。因為,新聞對人的影響是短暫的情緒激動,而副刊給人的卻是長久的心靈滋養和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