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人生絕境,尚乃誌也經曆過。那年,他去海拔近5000米的某邊防團任職,暴雪斷路,人和車陷在極寒雪地,進退不得,眼看著就要罹難,幸而獲救。他說,人在行將凍死之前,會產生幻覺,會特別向往溫暖,仿佛那有溫度的火光真的出現了,你會微笑地迎去……
想想犧牲在西藏的戰友,活著的人怎麼好意思說離開呢?他們都走了,你還在。他說。
2005年,尚乃誌調到全軍海拔最高的軍分區那曲軍分區任政委。在聽各部門彙報時,有個情況讓他十分震驚——軍分區官兵前前後後到內地醫院等著換腎的人就有好幾位。那曲的自然環境實在太惡劣。有人說,躺在這裏就是奉獻!
他想了想,不認同這個提法。說,躺著什麼都不能改變。讓官兵還住在幹打壘裏就不是光榮,而是落後。我們不能看到官兵們夜裏如廁還捂著耳朵往外跑,生怕凍掉了耳朵。
他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辦公大樓前的對聯“艱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換成新聯“艱苦不怕吃苦苦中有作為,缺氧不缺精神創新求發展”。這是他的履新宣言。以後,他和司令員一起,帶著軍分區全體官兵,建成一座世界尚無先例的“生態富氧軍營”和高寒地區官兵訓練的“室內模擬射擊場”,動靜弄得很大,《環球時報》報道,外軍連同他國國民,得知中國軍隊這一變化時,也要求他們的國家要“毫不遲疑地效仿中國軍隊,改善山地部隊戍邊條件”。
在尚乃誌進入退休倒計時的最後日子裏,他在西藏軍區“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先進事跡報告會上發言:“官無所求、業有所創,我會履職盡責幹到最後。”
作為我們這支軍隊中承上啟下的“50後”們,他們身上所帶的那股子兵味,有著傳統和現代的兩種質感。他們認同我軍前輩們的價值觀,把忠誠、奉獻看得至高無上。像老邁的孔子長袂一揮,喊出“富貴於我如浮雲”一樣,“50後”們看重責任勝過官職,他們早已憬悟:“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說的是當兵的過程,不是當兵的唯一結局;說的是人生態度,不是人生的終極目標。
沒有當將軍的尚乃誌仍像父輩一樣,在軍營裏幹了一輩子,奉獻了一輩子。
我見到林芝軍分區原副司令員趙躍光時,是他軍旅生涯的最後一年。他在西藏部隊各級司令部工作有38年。
從新兵第一年就得5個嘉獎開始,優秀貫穿了他整個軍旅生涯。當戰士時,就代替參謀給機關和人武部幹部上軍事地形課;當參謀時,軍區組織的“參謀業務10項考核”,他10項優秀。一直奉行“惟實可以破天下之虛”的作風,做事親力親為,特別認真。為繪某軍事地形圖,他帶著相關人員,背著漢陽鍋和糧食,徒步進入墨脫數月,僅某段邊防線就來回走了9趟,把重要地標繪製得清清楚楚。任西藏軍區邊防處處長期間,跑遍了西藏所有邊防哨卡。防區內的兵要地誌,包括河流的流向流量流速、山勢走向、橋梁的長度寬度結構等等,全說得一口清。
這種人生絕境,尚乃誌也經曆過。那年,他去海拔近5000米的某邊防團任職,暴雪斷路,人和車陷在極寒雪地,進退不得,眼看著就要罹難,幸而獲救。他說,人在行將凍死之前,會產生幻覺,會特別向往溫暖,仿佛那有溫度的火光真的出現了,你會微笑地迎去……
想想犧牲在西藏的戰友,活著的人怎麼好意思說離開呢?他們都走了,你還在。他說。
2005年,尚乃誌調到全軍海拔最高的軍分區那曲軍分區任政委。在聽各部門彙報時,有個情況讓他十分震驚——軍分區官兵前前後後到內地醫院等著換腎的人就有好幾位。那曲的自然環境實在太惡劣。有人說,躺在這裏就是奉獻!
他想了想,不認同這個提法。說,躺著什麼都不能改變。讓官兵還住在幹打壘裏就不是光榮,而是落後。我們不能看到官兵們夜裏如廁還捂著耳朵往外跑,生怕凍掉了耳朵。
他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辦公大樓前的對聯“艱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換成新聯“艱苦不怕吃苦苦中有作為,缺氧不缺精神創新求發展”。這是他的履新宣言。以後,他和司令員一起,帶著軍分區全體官兵,建成一座世界尚無先例的“生態富氧軍營”和高寒地區官兵訓練的“室內模擬射擊場”,動靜弄得很大,《環球時報》報道,外軍連同他國國民,得知中國軍隊這一變化時,也要求他們的國家要“毫不遲疑地效仿中國軍隊,改善山地部隊戍邊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