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鈴》用舞蹈的形式講述了甘孜踢踏的傳承與發展的故事。一個年邁的舞者拍打踢踏點子的聲音,吸引了一個熱愛踢踏的小夥兒,他專心學習、縱情舞動,並帶動了一批年輕的朋友,伴著激昂的音樂一起跳著歡快豪爽,節奏鮮明,踏點緩急有韻、幹淨利落的踢踏。小孩子們也追尋著鈴聲來了,加入到了學踢踏的行列中。老人看見甘孜踢踏後繼有人備感欣慰,年輕人對甘孜踢踏的未來充滿希望。老年、青年、少年三代舞者激情舞蹈,用生命舞動對踢踏的熱愛和對生活的無限熱愛。
舞台上,當少年們激情舞蹈的時候,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踏著變化繁複的舞步,揮動著輕靈的衣袖,我們的眼前衣袖飄舞,我們的耳中鈴聲陣陣。與以往的甘孜踢踏不同的是,《傳鈴》融入了甘孜踢踏代代相傳的故事情節,通過舞蹈的形式,給我們講述了甘孜踢踏的發展與傳承。三代踢踏舞者,代表著踢踏舞的過去、現在與將來,白發蒼蒼的老者依然有力的舞步裏傳遞著踢踏舞的歡快與熱情,青年和少年激情的舞步裏是踢踏舞繁榮發展的美好前景,在清脆的鈴聲裏,仿佛這舞台已經在藍天白雲下,在雪山前,在草原上,一年一年,一代一代,舞步不止,歡樂延續。
眾望所歸,《傳鈴》在文藝選拔賽中獲得了舞蹈類的一等獎,甘孜踢踏用它獨特的魅力征服了觀眾和評委。比賽結束了,《傳鈴》將代表全州選拔出的優秀文藝節目深入各縣農牧區為廣大群眾進行表演,相信他們所到之處那飛舞的衣袖、節奏整齊的舞步,還有那動聽的鈴聲,一定會讓在場所有人陶醉,舞者們激情演繹的快樂也會傳達到每一個人心裏。
甘孜踢踏代代傳承
作為甘孜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甘孜踢踏得到了很好的傳承與發展,在甘孜縣,踢踏舞非常普及,無論是春節、藏曆年、迎秋節,還是平時集會慶典,隻要有歌舞表演的地方就有甘孜踢踏的表演。
在甘孜縣二完小經常可以看見一個教踢踏舞的老人,他叫陳邦文,今年68歲,踢踏舞已經伴隨著他走過了幾十個春秋。幾十年來,他帶領著甘孜縣的踢踏舞隊,走南闖北,參加過上千場的文藝演出,他們的舞蹈跳到哪裏就火到哪裏。踢踏舞給老人帶來了無盡的快樂和幸福,同時也帶來了榮譽,陳邦文被省文化廳命名為甘孜踢踏的代表性傳承人。甘孜踢踏是每一個甘孜人的驕傲,無論男女老幼,骨子裏都充滿著對它的熱愛,幾十年來,有上萬人跟著陳邦文學跳踢踏舞,而最讓他驕傲的便是他的得意門生白嘎,他賦予了甘孜踢踏新的元素,被大家譽為“踢踏王子”。
“對我來說,‘踢踏王子’不僅是一種榮譽,更多的是一種責任和擔當。甘孜踢踏有個特殊的音效就是腳上拴的鈴鐺發出的聲音,舞蹈《傳鈴》寓意把鈴鐺一代一代傳下去,就是讓甘孜踢踏代代傳承。”白嘎說。
《傳鈴》用舞蹈的形式講述了甘孜踢踏的傳承與發展的故事。一個年邁的舞者拍打踢踏點子的聲音,吸引了一個熱愛踢踏的小夥兒,他專心學習、縱情舞動,並帶動了一批年輕的朋友,伴著激昂的音樂一起跳著歡快豪爽,節奏鮮明,踏點緩急有韻、幹淨利落的踢踏。小孩子們也追尋著鈴聲來了,加入到了學踢踏的行列中。老人看見甘孜踢踏後繼有人備感欣慰,年輕人對甘孜踢踏的未來充滿希望。老年、青年、少年三代舞者激情舞蹈,用生命舞動對踢踏的熱愛和對生活的無限熱愛。
舞台上,當少年們激情舞蹈的時候,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踏著變化繁複的舞步,揮動著輕靈的衣袖,我們的眼前衣袖飄舞,我們的耳中鈴聲陣陣。與以往的甘孜踢踏不同的是,《傳鈴》融入了甘孜踢踏代代相傳的故事情節,通過舞蹈的形式,給我們講述了甘孜踢踏的發展與傳承。三代踢踏舞者,代表著踢踏舞的過去、現在與將來,白發蒼蒼的老者依然有力的舞步裏傳遞著踢踏舞的歡快與熱情,青年和少年激情的舞步裏是踢踏舞繁榮發展的美好前景,在清脆的鈴聲裏,仿佛這舞台已經在藍天白雲下,在雪山前,在草原上,一年一年,一代一代,舞步不止,歡樂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