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山中有少年(1 / 3)

猴子衝少年咧了咧嘴,蹲下身子,雙手捧起水痛飲。

下山行得二三裏,有一處集鎮,名烏集,位於周國的北方,再往北不到三百裏就到了周國的邊關靖北關,關外三十裏就是燕國。烏集是方圓近百裏唯一的集鎮,自然也就成了方圓近百裏的中心,雖處山區,每日裏集鎮上也是人流湧動。各種吆喝叫賣聲、討價聲、罵聲、牲口的叫聲混合在一起,噪雜紛亂。

少年肩上一根木棒,一頭挑著先前的大袋子,另一頭挑著一捆柴。一路彎曲而行,走到集鎮某處小街的一家酒館門口,彎腰放下袋子與柴,先用棒子挑開門簾,一手擰著袋子走進酒館,把袋子靠在櫃台旁邊,出去又把那捆柴挑進來,徑直去了後麵。

酒館裏三桌客人,有附近山裏來趕集市的獵戶,也有本就在集鎮上居住做生意的東家。三兩人一起互相聊著什麼,人數也不多,交談的聲音算不上大,但在這酒館本就不大的空間內卻顯得有些嘈雜。櫃台後高腳椅上坐著一位婦人,約莫三十歲的樣子,模樣周正,膚色白皙,眉目間自有一番韻味,正低頭翻著一本冊子。

少年伸手旋開簾子從裏麵出來,婦人抬頭看著少年微微一笑,轉身從後麵的盆裏撈出毛巾,擰幹遞給少年,少年接過毛巾,很仔細的把臉、脖子和手擦拭一遍。

櫃台對麵那張桌上獨坐一位穿者打扮還算講究,留著山羊胡的中年人,一邊兩根手指摩挲這身前的酒杯一邊眼睛掃了那少年一眼,轉而看著櫃台內的婦人,笑道:“張家掌櫃的,準備什麼時候給你這兒子說門親啊?”

少年正在盆子搓洗這那條毛巾,聞言兩臂微微一頓,跟著馬上擰幹毛巾,無聲的笑了笑,白淨的臉上泛起絲紅色。言語無關嘲諷,帶著點調侃。中年人與這酒館亦是街坊,大家相熟,平日裏無論是在酒館內飲酒還是在集子上遇到,都會打個招呼調侃幾句,這集鎮上沒有什麼讓人找樂子的地方,來集鎮的和住在集鎮上的人都是為養家糊口奔波勞碌的人,偶爾的調侃無關山裏人的樸實,算是互相之間對生活的一種調劑。

婦人看著少年,眼睛裏帶著慈愛,說道:“雖說不是我生的,可要是在以後安然這孩子要在這山裏成家紮根,我是肯定要給他張羅操辦的。”說罷轉頭看著那中年山羊胡,歎息著說道:“我畢竟是個婦道人家,當家的又走的早,也沒留個一兒半女的,安然這孩子也是個苦命的人,小小年紀父母早去,這些年不是我兒子也是了。我就看著這孩子怎麼看也不像是個在山裏能紮一輩子的人,李老板,你看能有個什麼好的出路,成了,以後你的酒錢我全免。”

李老板惆悵的舉杯,仰著脖子把酒倒進嘴裏,歎息著放下酒杯,帶著自嘲的說道:“山裏的窮苦孩子,還能有什麼好的出路。從軍去跟殺燕國人,要麼就是就是考取功名。亦或是成為修者,做那神仙人物,無論我大周,還是燕國、吐蕃還是草原狼的牙帳,修者那都是極尊貴的。”李老板夾起顆花生米扔到嘴裏,緩緩道:“那些修者就算了,誰又見過哪些神仙是三隻眼睛六隻手還是別的模樣。就說這讀書考取功名吧,整個烏集就沒一個能寫出篇錦繡文章的,要是記賬的本事能去考,約莫還成。太平歲月從軍倒是安生,可沒有軍功出頭又從何談起,如今我大周國軍隊已攻入燕境,前些天去靖北關,你是沒看到從燕國前線運回來的戰死的士卒,就沒一個完整的。依我看,在過兩年給他張羅門親,酒館就交給安然打理,到老了你也有人養老送終,這小子長的這模樣,管保能說個俊俏的小娘子。這不挺好?”說罷李老板悠悠的拿起酒壺倒了一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