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長一段時間,寫作狀態特別糟糕,沒有寫作的激情,全是焦慮,越想寫好越難寫好。然後我就天天刷美劇、看韓劇、讀賢者書、聽聖人訓,感動時哭,生氣時罵,越想清空自己,越難放空,倒空一杯水需要的時間很長,盛滿一杯水需要的時間更長。
我知道自己陷入了急於求成、焦慮的怪圈。急於求成不是在肯定自身能力的前提下,而是在被現狀所迫,急於找到改變現狀臆想的突破口,越急越慢,越慢越急;焦慮、不安、彷徨、抑鬱、苦悶接踵而至,讓人應接不暇而又難以擺脫。
那段時間我連續準備5本出版選題,報給主編。其實我是心虛的,用量取勝本就是最笨的辦法,做不到精品憑什麼讓人家認可你?你明明知道其中的瑕疵處處可見,卻熟視無睹,我發現自己該冷靜下來,應該讓自己明白寫作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卡夫卡日記》裏有句話我特別喜歡,大意是,你活著的時候應付不了生活,就應該一隻手擋著襲擊而來的重物,另一手去記錄在廢墟中看到的一切。
寫作讓我認識到真實的自己,認識到成長從來不是一件隨心所欲的事,認知到自我探索的重要性和思維檢驗的必要性,更能讓我與記憶重逢,來一場不受約束的記憶旅行。
為了放鬆,周末我去平安公園看荷花,滿池的殘荷被大風刮過,竹林裏的黃梅戲唱腔娓娓傳來,我坐在長椅上冥想。
這時一個練劍的長者帶著求教的年輕人走過,年輕人問,老師,我怎麼總練不好,是不是我不夠努力,沒掌握要領?
長者回答,不是,是你太急於求成了。你熟悉招式,但不琢磨每個招式的內涵,招與招過渡的原因是什麼。你總想證明自己練得好,可你恰恰忘了你練武的樂趣所在,沒了樂趣,累後自然乏味,而有了樂趣,累後必然輕鬆。
我在想,寫作的終極意義也在於此,快樂寫作,寫作快樂。
漫長路上的疲憊感是難免的,然而過重的疲憊感會讓我們舉步維艱,接二連三的失利讓人總會產生懷疑,懷疑我們這個普通人的身軀是否真的跟別人不一樣。你罵自己無能的時候,會以為整個世界都崩潰了。
這時,我看見一隻小鳥的故事:一隻小鳥正在飛往南方過冬的途中。天氣太冷了,小鳥凍僵了,從天上掉下來,跌在一大片農田裏。它躺在田裏的時候,一頭母牛走了過來,而且拉了一泡屎在它身上。凍僵的小鳥躺在牛屎堆裏,發覺牛糞真是太溫暖了。牛糞讓它慢慢緩過勁兒來了!它躺在那兒,又暖和又開心,不久就開始高興地唱起歌來。一隻路過的貓聽到了小鳥的歌聲,走過來查個究竟。順著聲音,貓發現了躲在牛糞中的小鳥,非常敏捷地將它刨了出來,並將它給吃了!
如果你是那隻小鳥,恭喜你度過了寒冷的冬季,恭喜你遇到了最大的敵人,恭喜你被別人吃掉之前唱了一首歌。人也如此:迎接寒冷,遭遇磨難,直麵生死,豈不都是人生的各種境遇難題?躲不過的就直麵而上,逃不掉的就舍生取義,挽回不了的就輕鬆麵對。
很長一段時間,寫作狀態特別糟糕,沒有寫作的激情,全是焦慮,越想寫好越難寫好。然後我就天天刷美劇、看韓劇、讀賢者書、聽聖人訓,感動時哭,生氣時罵,越想清空自己,越難放空,倒空一杯水需要的時間很長,盛滿一杯水需要的時間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