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誌摩簡介(1 / 1)

徐誌摩簡介

徐誌摩(1897~1931)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英國時改名誌摩。曾經用過的筆名有:南湖、詩哲、海穀、穀、大兵、雲中鶴、仙鶴、刪我、心手、黃狗、諤諤等。浙江海寧人。是我國現代著名詩人、散文家。他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

1908年,徐誌摩在家塾讀書,後來進入硤石開智學堂,從而打下了堅實的古文根底,成績總是全班第一。1915年,他從杭州一中畢業後,順利考入上海滬江大學。

1916年秋,徐誌摩轉入國立北洋大學法科預科。第二年,北洋大學法科並入北京大學,他進入北京大學預科學習。1918年6月,他拜著名學者梁啟超為師。1918年8月,他赴美留學,進入克拉克大學曆史係學習。

1919年9月,徐誌摩進入哥倫比亞大學經濟係。1920年10月,他赴英國倫敦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其間結識了英國作家威爾士,所以,他對文學興趣漸濃。1923年3月,他發起成立“新月社”,同時,他在北京大學英文係任教。

1926年,徐誌摩任光華大學教授,兼東吳大學法學院英文教授。1928年2月,他兼任上海大夏大學教授。1929年9月,他應聘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英語文學教授。1930年底,他先後辭去上海光華大學、南京中央大學教職。

1931年1月,徐誌摩與現代著名詩人陳夢家、方瑋德等創辦《詩刊》季刊。1931年2月,他任北京大學英文係教授,同時兼任北平女子大學教授。11月19日上午,他為趕到北京聽著名建築專家林徽因的一個關於建築的講座,搭乘從南京到北平的“濟南號”郵機,但當郵機到達濟南附近時觸山失事,他遇難身亡,時年34歲。

徐誌摩的詩字句清新,韻律諧和,比喻新奇,想象豐富,意境優美,神思飄逸,富於變化,並追求藝術形式的整飭、華美,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亞於詩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飛》《我所知道的康橋》《翡冷翠山居閑話》等都是傳世的名篇。

徐誌摩的主要作品還包括:詩集《誌摩的詩》《猛虎集》《雲遊》;散文集《落葉》《巴黎的鱗爪》《秋》《翡冷翠的一夜》;小說散文集《輪盤》。另有戲劇《卞昆岡》和日記《愛眉小劄》《誌摩日記》,還譯著《曼殊斐爾小說集》等。著名詩歌精選有《再別康橋》《沙揚娜拉》《雪花的快樂》《偶然》《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徐誌摩是一位在我國文壇上曾經活躍一時並有一定影響的作家,他的世界觀是沒有主導思想的,或者說是個超階級的“不含黨派色彩的詩人”。他的思想、創作呈現的麵貌,發展的趨勢,都說明他是個布爾喬亞詩人。他的思想的發展變化,他的創作前後期的不同狀況,是和當時社會曆史特點關聯的。

著名學者、作家胡適評價徐誌摩說:他的人生觀真是一種“單純信仰”,這裏麵隻有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他夢想這三個理想的條件能夠體現在他一人身上,這就是他的“單純信仰”。他一生的曆史,隻是他追求這個單純信仰實現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