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後,中央陸續提出必須“注重製度建設和創新”,建立“決策、執行、監督相協調”的“權力製衡”機製,“從決策和執行等環節加強對權力的監督”、“重點加強對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的監督”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把從嚴治黨擺在突出位置,作出一係列重大部署。2014年12月,習近平在江蘇考察時進一步提出包含“全麵從嚴治黨”新要求的“四個全麵”戰略布局,把管黨治黨提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可以說,“四個全麵”戰略布局和其中的“全麵從嚴治黨”,已成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最鮮明的特征,同時也是一個最大亮點。
在充分肯定黨風廉政建設取得成績的同時,中國共產黨也有必要清醒地認識到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任務依然非常繁重。當前,黨內還不同程度地存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等四風問題,有的甚至還很嚴重,從而折射出作風建設的長期性、複雜性和艱巨性。
事實反複表明,中國共產黨的作風,關係黨的形象,關係人心向背關係黨的生死存亡——黨的作風好,黨和人民就能夠團結一致,攻堅克難;黨的作風不好,黨群關係就會受損,各項事業發展也會舉步維艱。
我們必須承認,人民群眾對中國共產黨的擁護和支持,取決於對黨的認識和判斷,這更突顯黨傳承與發揚優良傳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果說黨的作風建設有什麼經驗的話,正如習近平所說:“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這個命題的提出,本身就是中國共產黨責任感、使命感和憂患意識的反映。
因此,在新的形勢下要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中國共產黨必須傳承與發揚優良傳統,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不斷增強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永葆共產黨人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
但遺憾的是,這些年來,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曆史不僅被少數人任意塗抹,而且黨的優良傳統也成為被否定的目標。他們極力散布所謂優良傳統“過時論”、“僵化論”,甚至“一心為公”都成了被嘲弄和批判的對象。對於這種摻雜著時尚辭藻的汙染物,要保持足夠的警惕。
新華社資深記者李鬆《不能丟掉的優良傳統》一書,以經典的案例、真實的背景、生動的細節、樸實的語言,詮釋了中國共產黨優良傳統的形成和一代代接力傳承之重要性,讀來令人有一種醍醐灌頂的震撼。
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是黨永葆先進的傳家寶。李鬆的書,穿越過中國共產黨90多年波瀾壯闊的曆史,對黨的優良傳統進行梳理,通過縝密的思考和分析,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呈現給廣大讀者,有著極強的現實意義。
此後,中央陸續提出必須“注重製度建設和創新”,建立“決策、執行、監督相協調”的“權力製衡”機製,“從決策和執行等環節加強對權力的監督”、“重點加強對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的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