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在很多人心目中,主抓“真理標準大討論”從而在全黨撥亂反正,後來又為許多蒙受冤屈的老幹部落實政策,力促全國“右派”一律摘帽平反的耀邦同誌,確實是一棵能為華夏知識分子遮蔭避雨的“參天大樹”。
……
現在,胡晨陽提到《好大一棵樹》,喬樹軍聽了,也覺得很有道理。
樹軍想了想,道:“可惜,好大一棵樹,還是不夠大啊。”
“是,要不,怎麼會辭職呢?”
一時間,兩人都沉默了。
後來,胡晨陽道:“我知道耀邦同誌墓地在共青城,不過,沒有專程去過。”
“我去過一次。”喬樹軍道,“耀邦同誌的墓地建得很氣派呢。”
去年,省委組織部在潯陽市開過一次會議,期間安排了半天活動,當時有二種考慮:是去廬山還是去共青城?結果絕大多數人都提出要去共青城,就是那次,大家去了耀邦同誌墓地。
耀邦同誌的墓地坐西朝東,背依富華山,原來這裏基荒山,但是,成為耀邦同誌墓地後,共青城人在這裏種了大量的樹,已經是滿山蒼翠了。墓地建在一座小山丘上,是贛源省隨處可見的那種海拔不高的紅土丘陵,自下而上,有73級石階,象征著耀邦同誌73年的人生曆程。巨大的墓碑呈三角形,有人喻之為“紅旗的一角”,碑石上分別刻著少先隊徽、團徽和黨徽三個徽章,代表他曾經擔任過少先隊、團、黨的最高領導職務。
喬樹軍和胡晨陽在大時,都見證了耀邦同誌去世及此後所發生的那場**,他們那一代人,隻要是有良知的人,都與耀邦同誌有著一種天然的情感。
胡晨陽道:“曆史總是這樣,後人總是在不斷地修正前人的一些東西,包括所謂的‘曆史定論’。”
喬樹軍明白胡晨陽的意思,此類話題太沉重了,不宜多說。
喬樹軍換了個話題:“昨天在電視站還看到一個‘熟人’。”
“誰?”
“孟慶東。”
“不認識。”
喬樹軍道:“我以前跟你說過的,團中央副書記,也是我的學長。”
“哦,他有沒有四十啊?”
“應該有吧?”喬樹軍很有些感慨的樣子,“我上大學時,教育部組織了一個‘祖國在我心中’全國大學生演講團,孟慶東就是演講團成員之一,很風光的。”
“全國大學生演講團?我怎麼不知道?”
“你?”喬樹軍道,“我上大二時,你還是高中生哩。”
還真是這樣。
胡晨陽道:“聽你這樣一說,孟慶東也是你的偶像吧?”
喬樹軍笑道:“想當年,我們全校女生有一多半都把孟慶東當作偶像的。”
她這樣說,其實就是承認了。
胡晨陽搖頭:“有這麼誇張嗎?”
隨著喬樹軍的講述,孟慶東這個人還真有不尋常的經曆。
孟慶東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也是“大右派”,兒女都跟著受牽連,孟慶東小小年紀下放到農村,在那裏與當地一個農村女子成了家。後來,孟慶東父親被摘除“右派”帽子,第一件事就是申請入黨,表示自己不過是“被母親錯打了的孩子”,怎麼能記恨“母親”呢?這一表態,經過媒體宣傳,後來成為著名的“錯打論”,很受官方肯定和器重,孟慶東父親被樹為典型,迅速得到提升,出任中央宣傳部要職,孟慶東複習幾年,終於也考上了大學,大學畢業後又繼續讀研,這時候,他在農村的妻子主動提出離婚,孟慶東堅決不肯,還將她接到了城裏,因為沒多少文化,就在街道工廠做了普通工人。